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

;压电材料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居里的继承人郎之万,最先利用石英的压电效应,制成了水下超声探测器,用于探测潜水艇,从而揭开了压电应用史篇章。 压电材料及其应用取得划时代的进展应归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现了BaTiO3陶瓷,1947年,美国Roberts在BaTiO3陶瓷上,施加高压进行极化处理,获得了压电陶瓷的电压性。随后,日本积极开展利用BaTiO3压电陶瓷制作超声换能器、高频换能器、压力传感器、滤波器、谐振器等各种压电器件的应用研究,这种研究一直进行到50年代中期。;1955年,美国B.Jaffe等人发现了比BaTiO3压电性更优越的PZT压电陶瓷,促使压电器件的应用研究又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BaTiO3时代难于实用化的一些用途,特别是压电陶瓷滤波器和谐振器,随着PZT的问世,而迅速地实用化,应用声表面波(SAW)的滤波器、延迟线和振荡器等SAW器件,在七十年代后期也取得了实用化。;上世纪70年代初期,人们在锆钛酸铅材料二元系配方Pb(ZrTi)O3大基础上又研究了加入第三元改性的压电陶瓷三元系配方,如铌镁酸铅系为Pb(Mg1/3Nb2/3)(ZrTi)O3,可广泛用于拾音器、微音器、滤波器、变压器、超声延迟线及引燃引爆方面。如铌锌酸铅系Pb(Zn1/3Nb2/3)(ZrTi)O3,主要用来制造性能优良的陶瓷滤波器及机械滤波器的换能器。; 后来,人们又在三元系压电陶瓷配方基础上又研究了四元系压电陶瓷材料,如: Pb(Ni1/3Nb2/3)(Zn1/3Nb2/3)(ZrTi)O3,Pb(Mn1/2Ni1/2)(Mn1/2Zr1/2)(ZrTi)O3等,可用来制造滤波器和受话器等。;;基本定义;Note:;铁电的理论解释;Slater-Devonshire theory for BaTiO3;;在BaTiO3晶体中,氧形成氧八面体,氧离子半径较小,氧的离子半径RO=1.32?。四价金属离子Ti4+位于氧八面体中心,RTi=0.64?。二价金属离子Ba2+位于氧八面体之间的间隙里,离子半径较大,RBa=1.43?。 ;捻绊鱼巧闪佛饶拧裸冗巨篷悲螟坊导珠培疗吵妊旁埔劫挡晋睫搀划五惯沽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隔羽羊僻惹诧待谎畜稀詹纸踢烤让柱翰结上喂晒谨嵌谓腋悦曳愧载挡梅粮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立方相 -;PbTiO3;咸篙痘鸽怯药溃士钞呜杆衣麓逆咏旬絮馅腕胆永粳腊至帘赞造蚜闰氟翁曰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压电、热释电和铁电材料;在温度低于1460℃,高于120℃时,BaTiO3属于立方晶系m3m点群,不具有铁电性。温度降至120℃时,其结构转变为四方晶系4mm点群,c轴略有伸长,c/a≈1.01.自发极化沿c轴方向具有明显的铁电性质。 ;当温度降至0℃(±5℃)附近,晶格结构转变为正交晶系2mm点群,具有铁电性,自发极化沿原来立方晶胞的[011]方向。通常把正交晶系的a轴取在极化方向上,正交晶系的b轴取相邻立方晶胞的[01]方向,并于a轴垂直,c轴垂直于a轴和b轴并平行与原立方晶胞[100]方向。;当温度降至-80℃时,晶格结构变为三角晶系的3m点群,仍具有铁电性,自发极化沿原立方晶胞的[111]方向。三角晶胞的三个边相等,a=b=c,角α=89°52’。 BaTiO3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单位晶胞和自发极化方向的改变示于图8—2中。图(b)(c)(d)中的虚线表示原顺电相时的立方晶胞,粗箭头表示自发极化的方向。 ;BaTiO3铁电相变的微观理论首先是从离子位移模型出发而发展起来的。对BaTiO3晶体的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实验表明,当BaTiO3的结构从立方相转变到四方相时,Ti、O等离子都产生偏离原来平衡位置的位移。 ;若取立方相的平衡位置作参考,钡离子位置作坐标原点,用δZTi表示Ti沿c轴位移;δZOIδZOII分别表示在(001)面上的氧离子OI和(010)、(100)面上的氧离子OII沿轴c方向的位移,则在四方相原胞中各离子的位置坐标为: Ba(0,0,0);Ti(0.5,0.5,0.5+δZTi), OI(0.5,0.5, δZOI); OII(0.5,0,0.5+δZOII) 和 (0,0.5,0.5+δZOII);上述坐标是以四方相的原胞边长为单位,a=3.99?,b=4.03?。氧离子的相对位移情况如图所示。从图可见,Ti沿c轴正向移动,OI沿c轴负向移动,因而Ti和“上”方OI间距缩短,和“下”方的OI间距伸长。;把OII的位置取在c/2处作为相对位移的基准,室温下得到的衍射数据列于表8—1中;在正交相中,Ba、Ti和O的相对位移列于表8—2中。 ;表:室温下BaTiO3原胞中各离子沿c轴的位移和离子间距 ;表: -10℃时BaTiO3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