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RS及GIS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基于RS及GIS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摘要:根据1986、1996和2001年TM影像和研究区1980年地形图,利用RS和ARC/INFO进行解译,得到研究区3个时相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1986-1996和1996-2001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是显著的,既有面积变化,又有空间格局的转换,面积变化和空间变化不同时段特点有共性也有特性;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干扰是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RS;GIS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4-2953-05
Analysis on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in Yellow River Delta by RS and GIS
SHU Ying1,HU Yuan-man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230023,China;
2.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M data in 1986, 1996 and 2001 and the relief maps of 1980, three land use maps were gained by using the RS and ARC/INFO.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wo periods (1986-1996 and 1996-2001)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in Yellow River Delta were remarkable. The changes concluded area change and spatial pattern change and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s had commonness and specialty, which resulted from natural factors and artificial factors, especially from the latter.
Key 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chang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the driving force; RS; GIS
全球环境变化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几乎影响所有组织水平,从基因到全球,任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均能引起一定的环境后果[2-5]。3S技术的发展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和技术支持,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自然、社会、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内部自然演替和外部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呈现出的各种类型的镶嵌结构仅是变化过程中一个片断。通过对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分析,探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动因和机制,为合理、适度地利用土地提供了依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也是世界上陆地资源生长最快的地区之一[6]。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其中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鸟类迁飞网络的主要保护区,区域内还有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区域资源开发强度逐年增大。在自然演替和人工干扰的相互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非常迅速,掌握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并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研究,对于该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以近代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近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的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沟口,是我国最大的新生湿地生态系统,是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和多元复合分析的最佳区域[7,8]。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源及其处理
以1986、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