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 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
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 426-428(毕达哥拉斯)。
(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
(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 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艮、既济、未济等卦,特别是各卦的《彖传》。[《资料》23-31]
《系辞》上下。[《资料》126-137]
《论语》5.13, 9.1, 9.4, 9.17, 17.19。[《附加材料》82左, 86-3-86-4,86-18]
《老子》2,4,21,25,32,40(反),42,73,77。[《资料》144,145,153,155,159,162,163,177,178]
《庄子》1(北冥有鱼……圣人无名),6(大宗师),17(秋水),18(至乐:种有几),22(知北游)。[《资料》182,197-202, 210-232]
《管子》:见《资料》252-262(水地,四时)。
(3)《印度哲学》:《无有歌》(《创生歌》),《广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心经》,《中论》。[《资料》385-394]
思考题:
*(1)试述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和芝诺对于终极实在的看法,以及三者的关系。
(2)柏拉图的终极实在观。
(3)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本体论)。
(4)柏罗丁的实在观与神秘主义。
(5)以上这些哲学家关于终极实在的看法的共同之处何在?
(6)《书经》、《国语》有关论述中包含的终极实在观。
*(7)《周易》对终极实在的看法是什么?
*(8)老庄(可参比《管子》)的终极实在观。
*(9)古印度《奥义书》中的终极实在观的基本特点何在?
(10)早期佛教和大乘佛教认为这世界的实在是什么样子的?
*(11)中西三方古代终极实在观主流思想的相互参比。
(三)真知识如何可能?(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50-51(德),54-56(普),65-68(苏),75-83(柏),149-153(亚),175-177(怀疑),365-382(笛),449-457(洛),502-505(贝),517-531(休)。
《西哲选下》249-287(康德)。
《资料》429左(学习悖论),402(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哲》中有关段落;《古希罗》中有关段落。
(2)《国语》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