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词歌赋刍味文人园林.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诗词歌赋刍味文人园林

由诗词歌赋刍味文人园林摘 要:江南的“文人园林”是园林中哲学与美学境界的最高表现形式。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文人园林与诗文关联最紧密的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以诗文节词、截句直接命名;二是取诗文之意命名或造园;三是园林中的楹联或题诗,抑或以园林之境入诗文。 关键词:隐逸情怀;文人情节;宇宙的人情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31-02 “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 “刹宇隐环窗,彷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 ——明·计成《园冶·园说》 我国园林,自先秦“囿、苑”始,经东晋而视野渐阔,至明清乃集于大成,终成为无数文人墨客所魂牵梦绕的一种情节。我在文首列无否先生《园冶》一书的几段截句,既是表达对这位“浮萍身世,秋水文章”①的园林大师的敬慕,也是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道出了中国园林的美,以及在这美的背后,文人的园林情节。 《诗经·大雅》中记述了周文王的“灵囿”②,这应该是文史资料中能够找到的最早关于园林的记载。始建于秦皇而成于汉武的“上林苑”③,则成为了皇家园林的代表。北宋徽宗皇帝的“艮岳”④,更是把皇家园林的奢华发挥到了极致。从宋元到明清,从皇家到士夫,除了我们熟知的“两苑”、“畅春”、“清漪”、“圆明”等著名皇家园林之外,江南的另一种园林形式“文人园林”悄然兴起,至明清可谓灿若明珠,成为了体现园林中“虽由人做,宛自天开”⑤,哲学与美学境界的最高表现形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陶渊明《饮酒》系列诗中最著名的一首,幼年读之,满怀着对“悠然南山、日夕飞鸟”的无限向往,只觉清远上口。如今已趋而立,这种向往愈发强烈起来。我想,这也正是“结庐人境”,却渴望“大隐于市”的一种情节。这种隐逸的情节自古已然,从两晋到唐宋,文人将这情节寄托于山水之间,抒发在诗文之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⑥,唐宋以后,山水画的成熟,更成为了文人寄托隐逸情怀,抒发胸中丘壑的另一种形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⑦至此,园林成为诗画在现实中的实现,“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先生《题画竹石》,说的正是这种实现,文章虽短,却道出了文人造园的真谛,而园林正是文人寄情山水、抒发隐逸情怀、描摹胸中丘壑,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在现实中实现的方式。 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富庶之地,尤其是从东晋到南宋的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这是江南文人园林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吸取元代奢靡浮华导致统治终结的教训,“敦崇俭朴”为政之风⑧,制约了明代初期的园林建造业。到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这种富足的生活并没有让社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扭曲的封建专制制度,文字狱的思想钳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政府加紧对百姓的盘剥,关外的女真民族逐渐崛起,虎视眈眈,内地的农民起义星火燎原,整个社会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从万历到嘉靖,再到崇祯,昏聩的大明帝国舵手带领着这个庞大的帝国逐渐驶向万丈深渊,整个社会弥漫在奢华无度的享乐风气之中。江南的文人园林在这时兴起,一方面是由于文人生活的富足,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闲散的钱财支撑他们筑园造林;另一方面,则是逐渐进步的个人意识与封建专制之间的冲突,强化了文人的隐逸情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⑨,个人的进步行为无法实现,遂带着自己的哲学退于一园之内。如苏州的网师园和拙政园,“网师”即渔夫,网师园始名“渔隐园”,“拙政”即拙者之为政也。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⑩正是由于文人的狂热参与,明清园林在江南的建造愈发繁荣。江南的园林越来越体现出文人的特色,个人才华、诗情画意、哲学反思在小小一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輥?輯?訛江南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