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答案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学》课程试题答案 试题编号: 01 (A ) 课程代号: 2040301 课程学时: 56 一、基本概念题(共15分,每题3分) ⒈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天然聚合物或由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物为一级聚合物,若其侧基或端基为反应性基团,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新的聚合物(为二级聚合物),由一级聚合物变为二级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谓之。 ⒉ 缩聚反应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 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谓之。 ⒊ 乳化作用 某些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能形成胶束,胶束中能增溶单体,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能使单体和水组成的分散体系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乳液,这种作用谓之。 ⒋ 动力学链长 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目,谓之。 ⒌ 引发剂半衰期 引发剂浓度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谓之。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⒈ 自由聚合的方法有 本体聚合 、 悬浮聚合、 溶液聚合 和 乳液聚合 。 ⒉ 逐步聚合的方法有 熔融缩聚、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和 固相缩聚 等 。 ⒊ 聚氨酯大分子中有 氨基甲酸酯基、 异氰酸酯基、 脲基甲酸酯基 和 缩二脲基 等基团。 ⒋ 聚合反应按反应机理可分为 连锁聚合 、 逐步聚合 、 开环聚合 和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 ⒌ 聚合物按大分子主链的化学组成可分碳链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 、 元素有机聚合物 和 无机聚合物。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⒈ 乳液聚合的特点是什么? ⑴ 以水为介质价廉安全,乳液聚合中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很高,但体系的粘度可以很低,故有利于传热,搅拌和物料输送,便于连续操作。 ⑵ 聚合物胶乳可以作为粘合剂、涂料或表面处理剂等直接利用。 ⑶ 用于固体聚合物时需要加电解质破乳、水洗和干燥等工序,工艺过程较复杂,生产成本较悬浮聚合高。 ⑷ 乳液聚合体系中基本上消除了自动加速成现象;乳液聚合的聚合速率可以很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很高。 ⑸ 产品中的乳化剂难以除净,影响聚合物的电性能。 ⒉ 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合时,为什么得到低密度PE?写出产生长支链和短支链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原因 :乙烯高温、高压自由基聚合时,聚乙烯链自由基向聚乙烯大分子的转移反应不能忽略,链转移的结果使聚乙烯大分子产生长支链和C2~C4短支链。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子间转移生成长支链: (支化PE) 分子内转移生成C2~C4短支链: 实验证明,在高压PE大分子中,平均每1000个碳原子内有20~30个乙基或正丁基短支链,有4~10个长支链。 向大分子转移和分子内转移是高压PE支化的原因。 ⒊ 什么叫自由基?自由基有几种类型?写出氯乙烯自由基聚合时链终止反应方程式。 共价键均裂,使均裂的两部分各带一个未成对独电子(自由电子),这些带有未成对独电子的部分(原子、离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 自由基有三种:原子自由基、基团自由基和离子自由基。 ⒋ 何谓离子交换树脂? 写出合成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共5分,每题1分)选择正确答案填入( )中。 ⒈ 自由基共聚合可得到( ⑴ 、⑷ )共聚物。 ⑴ 无规共聚物 ⑵ 嵌段共聚物 ⑶ 接技共聚物 ⑷ 交替共聚物 ⒉ 为了得到立构规整的PP,丙烯可采用( ⑷ )聚合。 ⑴ 自由基聚合 ⑵ 阴离子聚合 ⑶ 阳离子聚合 ⑷ 配位聚合 ⒊ 工业上为了合成聚碳酸酯可采用( ⑴、⑵ )聚合方法。 ⑴ 熔融缩聚 ⑵ 界面缩聚 ⑶ 溶液缩聚 ⑷ 固相缩聚 ⒋ 聚合度基本不变的化学反应是( ⑴ ) ⑴ PVAc的醇解 ⑵ 聚氨酯的扩链反应 ⑶高抗冲PS的制备 ⑷ 环氧树脂的固化 ⒌ 表征引发剂活性的参数是(⑵、⑷ ) ⑴ kp (⑵ t1/2 ⑶ ki ⑷ kd 五、计算题(35分) ⒈ (15分)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60℃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已知:C (偶合终止系数)=0.15; D (歧化终止系数)=0.85; f =0.8;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