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第二讲(先秦文学)

一、神话歌谣 二、诸子散文 三、历史散文 四、“四书五经” 五、《诗经》 六、《楚辞》 “先秦” 中国历史学名词。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中国远古神话的分类: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稷诞生)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战争神话(黄帝炎帝之战、黄帝蚩尤之战) 发明创造神话(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苍颉、后稷、后羿) 其他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称为“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都是象征性的人物,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秦始皇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无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燧人(公元前10000年前 在位110年 )(燧人氏)允婼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燧人氏,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燧人氏即是代表一个人物,有时则是几个人物的合成;有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历史 伏羲(约公元前7724年前 在位118年 ),《史记》中称伏牺。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神农氏,别名:五谷帝仙,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又称炎帝,然而关于神农氏是否就是炎帝这个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宝鸡一带)。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 黄帝(轩辕氏)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有《黄帝内经》传世。 少昊(前2598-前2525年),相传少昊是黄帝之子,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中国五帝之一,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 颛顼(前2514~前2437)中国历史中的一位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 先秦文学: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先秦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期。 “百家争鸣”各家的代表人物,作品,主张: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学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育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孟子主张“性善说”。 荀子主张“性恶论”。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看图上,再看图下【你们真的…真的?真的!是同一个国家的孩子吗?】 在洛阳街头,一个老乞丐在给一个小乞丐读书,读的是初中语文课本。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