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人文社会纪录片《归途列车》
浅谈人文社会纪录片《归途列车》摘 要:一趟列车,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家梦,人们总是在这样的拥挤与吵闹中,带着那份期待,踏上回家的路。《归途列车》,讲述的不仅仅是离家外出打工人回家的过程,更多的是讲述了以父母为代表的农民工,在经济浪潮下的归途;以女儿为代表的青春叛逆期的少女的归途;以儿子为代表的留守儿童的归途。而在这一趟归途的列车上,何处才是归途?
关键词:《归途列车》;农民工;叛逆期;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94-02
人文社会纪录片《归途列车》讲述的是农民工张昌华和陈素琴一家,在春运期间,围绕着“归途”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而所谓“人文社会纪录片,是特指那些以普通人和当下的社会现实为记录对象,主要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映和展现的纪录片。其特点包括平时社会人生、关注现实世界、强调叙事纪实以及贯注理性思维。[1]”本文,以《归途列车》为例,从农民工、叛逆青春期的少女和留守儿童三个方面,阐释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这“三类人”的“归途”。
一、尴尬的“农民工”的“归途”
《归途列车》中,运用大量的长镜头记录下了当下中国最庞大、也是世界上人类最特殊的迁徙——春运,《归途列车》以平民化的视角“平视社会人生”[2]。导演范立欣将镜头对准了一对很不起眼的中年夫妇——张昌华和陈素琴。从工作和生活中,表现着他们的命运感与社会的时代感,完整的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现状以及生活困惑。
老张夫妇因早年家境贫寒,选择了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的出路——外出打工,他们有着一个统一的称谓,即所谓的“农民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物价飞涨,导致他们的生活日益的贫困。他们有着大多数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为了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走出大山,摆脱种田的命运,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广州那个被认为“遍地是黄金”的城市里,每天乏味的做着重复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目的就是挣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狭小而阴暗的生活空间里“过日子”,屋里躺着一张“破败”的床,洗衣和泡脚用的是同一个桶。昏黄的灯光下,简陋的屋室和那疲惫的身影,竟是那么的“协调”。工厂里小孩的嬉闹,和工人们紧张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想象,像张昌华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归途列车》用这一串的镜头,展现了农民工的“外部生活环境”,并且将他们置身其中,而摄影机像是一个“沉默的目击者”,站在事件之外,记录和反映着他们生活的状况,却无力改变。新年即将到来,“回家”被提上日程,吃饭时围坐在一起讨论买火车票时的场景;给女儿打电话告知回家的消息,烦躁的扯动电话线的场景;买票受挫时无奈摇头的场景;买到火车票时那激动喜悦的场景;终于他们要坐上归途列车返乡了。踏上返乡的路,他们那焦急而期盼的眼神,让人感动的同时,内心却又被“撕扯”着。正如片中陈素琴所说的那般,她每次看到家里寄来的信,就会止不住地哭。一位母亲想念家乡、想念家中父母、想念家中孩子的苦楚,比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运转的劳作,更是折磨人!他们每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与家人团聚,茫茫的春运大潮中,总是会有他们穿梭的身影。导演用摄影机记录着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他们思乡的心切,以及望子成龙般的期盼。
辗转了于火车、轮船和巴士之间,终于返乡,见到了久违的亲友,还有自己最思念的孩子。镜头里父女相拥的那一刻,竟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给女儿手机的场景时,镜头里的张琴高兴地对父母说了声“谢谢”。餐桌上交流也只有寥寥几句,更多的是他们对子女的嘱托,诸如: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之类的话语。长时间的地域间隔,和心灵的隔阂,让他们之间的交流总是那么的欲言又止,也许这并代表着亲情的退化,而可能是一种由于长期分离产生的一种“陌生的”疏离,或许相处一段时间便会消除。可惜的是,他们在家中与子女相处的日子十分得有限,不及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又将要踏上返厂的列车,不知何时、何处是归途。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城市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两个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专门针对具有本市户籍的劳动者的高端劳动力市场;另一个是低端劳动力市场”[2]。像张昌华夫妇一样的农民工,只能选择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他们是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最苦最累的活几乎都是他们干的,虽不比脑力劳动者那般,做着层次高些的工作,可也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劳作。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众多以加工外贸服饰为主的中小企业倒闭,正如片中一位工人所说,他们拿不到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张昌华夫妇为代表的农民工的处境就是这么的尴尬,随时可能面临失业,没有任何的保障。《归途列车》中,火车站外那拥挤着焦急回家的人群,广场上那五颜六色的伞,没有使寒冷的白昼变得一丝温暖,反而将其衬托得更加凄凉。片中广场上那孤零零的一只鞋,向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