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感性体验及理性思索
生命感性体验及理性思索【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3-01
有些人认为:“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兰亭集序》主旨在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但是,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就可以断定全文是旨在谈自己“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吗?难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是批判庄子的“一死生”和“士大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其实,解读文章主旨,离不开知人论世。魏晋时期的文人士子,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两个鲜明的群体特征:一是重生命的感性体验。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风花雪夜,无不令他们充满兴趣地去关注、赏评和体验;二是对生命执着的珍爱、眷恋。因而他们对人事无常、人生短暂极敏感,极易兴发悲慨。魏晋文人士子的这种心理型构、精神气质,在魏晋时期的诗歌、散文及志人记事小说《世说新语》中都有鲜明的表现。有了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作参照,再去读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这篇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就容易把握了。
先看文章开头。开篇就交代《兰亭集》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与会人物及“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活动,当地景色及与会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心情。作者不饰浓墨重彩、不用铺陈渲染、不加工笔细描,仅以120余字的白描写意之法,即把人生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欢愉快乐之境,出神入化、意味隽永地写出来。然后,作者接着写自己的体会,但并不像有的人所说“宕开一笔,说到自己读“古人死生亦大矣的体验”。那么,他在下文究竟写了些什么?
再看文章的下一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合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干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这一段话,是王羲之在叙述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种普遍现象:一个人在“欣其所遇暂得于己”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时、“向之所欣已为陈迹”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这四种不同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快然”——“感慨”——“兴怀”——“痛”四种不同的感情。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四个人生阶段也很容易理解: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暮年时,那不是任何人都会有快乐满意、忘记一切烦恼和拘束——埋怨感叹世事纷繁——惋惜伤感时间流逝——悲哀痛悔一生虚度等种种不同的心情吗?显然,这段文章王羲之不是在借题发挥、高谈自己的生死观,实质上是写出了人生中的两种生命状态:前一种情形写的是人在生活中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时的快乐。这是人的生命种种的内在欲求及其外在感官体验获得满足时的精神状态,是人之共性。后一种情形写的是人对其所追求的事物一旦拥有、实现后,随着欲求的满足、感官体验的疲惫,已拥有的事物或生活状态就很快失去了对生命活动的刺激性,不仅原有的快乐性体验消失了,且随之产生了对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或生活状态的体验性厌倦或腻烦,对生存的不满足(缺憾)感随之产生——即所谓“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也是生命种种内在欲求及其外在感官体验的本质特征,也是一种人之共性。引用“死生亦大矣”是悲慨人生的生死之变、生命终将消逝。人生最有价值、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生命本身。生命本身的存在,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源。人性本能,是渴望生命永存。但生命的存在又无法超越自然造化的局限,终有一死,而面对宇宙无穷,生命又极其短暂。感悟到人生这种无奈的悲剧性的终极处境,眷恋生命的人怎能不情动于衷?这就是“死生亦大矣”一句的悲感之由。
“死生亦大矣”出自《庄子·德充符》。原句为“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这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赞美一种理想人格。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人,因为感悟了宇宙自然及人生的真谛,能够在精神上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故他们在生活中,无论身临何种处境,其精神人格都不受外物变化的影响,哪怕是遭遇肉体的死与生这样大的人生巨变,也不会影响他们——因为他们的精神人格已经超越了肉体的局限,达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同在,而不随肉体的生与死发生变化。肉体的生灭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精神人格的存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感慨人生最大的变化给人造成的最大的痛。在这里,“死生亦大矣”一句,由原作中“死与生是人生最大的变化”之意,经作者巧妙地化用在此处,语意已发生转变,转向特指死,即“死是人生最大的变化”。语意的这一转变,被后世多数文评家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高校辅导员培养途径.doc
- 浅议高校计算机科学及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doc
- 浅议高档会所设计对于水景表现及应用.doc
- 浅议高校音乐教育对原生态音乐保护、传承及发展.doc
- 浅议高层建筑设计及节能措施.doc
- 浅议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doc
- 浅议高等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中跨界演唱教学.doc
- 浅议高校建设工程工期控制.doc
- 浅议高考地理综合题审题技巧.doc
- 浅议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doc
-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pptx
-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pptx
-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202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pptx
-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pptx
-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ppt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新闻概括题.pptx
- 第6课《我看》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 第21课《人民英雄永存不朽》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广西河池罗城特聘农机技术指导员的(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b卷).docx
最近下载
- 神经内科三基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等离子体物理与当代高新技术(本科生).ppt VIP
- SMTC 2 800 003 LIN节点设计需求LIN node design requirements(20180730).pdf
- 医院医院安保服务及停车场运营管理服务招标文件.pdf
- (最新)社区网格员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老小区燃气管道改造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中国行业标准 YY/T 1831-2021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pdf
- Walkera华科尔无人机FCS-F8使用指南_CN_V1.2_2020.10.12(金属壳版).pdf
- 五升六数学暑假作业60天附答案.docx VIP
- 高中物理:强基计划专题讲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