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榀RC框架及填充墙协同工作受力性能研究.doc

单榀RC框架及填充墙协同工作受力性能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榀RC框架及填充墙协同工作受力性能研究

单榀RC框架及填充墙协同工作受力性能研究摘要:文章以一单榀RC框架填充墙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计算模型对填充墙在框架中的作用进行弹塑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填充墙高度的结构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填充墙的作用,结构侧向变形、框架柱的刚度和应力以及填充墙的裂缝分布都有了明显变化,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填充墙片;RC框架;有限元分析;对角斜撑 一、引言 RC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在历次地震中,由于填充墙的不合理布置或者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忽略造成了许多相关震害的发生。例如,由于填充墙在水平方向布置不均匀,导致许多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扭转破坏。还有一些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上下布置不均匀,刚度在竖直方向发生突变,形成明显的薄弱层,地震作用时,柱端剪切破坏严重,而梁端震害较轻,违背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思想。因此,在RC框架的抗震设计中,考虑填充墙对结构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国内外学者也在重视填充墙在结构中的作用,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 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来模拟单榀RC框架填充墙片,对该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弹塑性分析,分析填充墙对结构侧向变形、框架柱应力、刚度的影响以及填充墙在框架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二、结构模型 本文将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一单榀RC框架填充墙片进行弹塑性分析,该墙片结构模型A尺寸如图1所示。 三、本构关系的选取 第一,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本章混凝土单轴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采用《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建议的方程。下降段则采用Hongnestad的处理方法, 第二,钢筋的本构关系。本章选用的钢筋本构关系曲线为双线性等向强化理想弹塑性模型BISO。 第三,填充墙砌体的本构关系。砌体的本构关系采用施楚贤教授提出普通砖砌体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公式。 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一)单元和参数的选取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模型中的单元类型主要有soild65、Targel70、Contacl73单元。框架梁、柱以及填充墙体采用SOLID65单元,填充墙与框架梁、柱之间的摩擦系数取,填充墙砌体部分与RC框架之间的接触采用接触单元Targel70和Contacl73单元,Targel70单元模拟混凝土面作为刚性目标面,Contacl73单元模拟填充墙面作为柔性接触面,两者形成一个接触对。 (二)有限元网格划分、迭代算法及收敛准则 本文模型中混凝土单元尺寸划分为60mm,填充墙单元尺寸划分为100mm。子步数的设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能否正常收敛,合适的子步数需要在不断调整中获得,本章模型设置的子步数取50。迭代算法采用有限元软件提供的牛顿-拉普森(NR)法(增量迭代法),通过令每一步荷载增量的末端解达到平衡收敛(在某个容限范围内)来消除累积误差,收敛准则采用位移收敛,其精度控制在5%范围内。 (三)研究模型 本文在结构模型A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填充墙高度另建立了四个研究模型,分别为:纯框架模型B、1/3墙高模型C、1/2墙高模型D、2/3墙高模型E,各模型与结构模型A尺寸一致。并建立于其相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五、计算结果与分析 (一)填充墙对侧向位移的影响 在以上模型的上框架梁左端分别施加低周期反复水平荷载,如图3所示。得到各模型在水平荷载P与顶点总位移△的滞回曲线峰值点连线所得P-△骨架曲线,如图4所示。 从骨架曲线可以看出,结构模型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经历了弹性、屈服、最高荷载和极限荷载而破坏。在相同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模型A的侧移与模型B相比,其变化要缓慢得多,主要是因为填充墙的刚度增大了结构的整体刚度,使结构变“刚”了。同时,随着填充墙高度的不断增大,结构的整体刚度也不断增大,结构的侧向位移也在不断减小。 (二)填充墙对框架柱的影响 对各模型在200KN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最大等效应力、等效应力云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 随着填充墙墙高的增大,左、右柱的最大等效应力逐渐减小。由此说明,填充墙的能够有效的分担柱所承受的侧向力,从而提高框架的抗侧能力。 填充墙的高度不超过1/2墙高时,柱的应力变化不是很明显,当超过1/2墙高后,柱应力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当填充墙高度达到2/3墙高时,从左柱的应力云图可以看出,柱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容易形成短柱。 从各模型的柱最大等效应力云图可以看出:纯框架模型中,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在左右梁柱节点的上端,当填充墙高度超过1/2墙高后,最大等效应力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左柱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梁柱节点的上端,而右柱的最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