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pptVIP

中国古陶瓷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陶瓷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古陶瓷鉴赏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最早出现瓷汉字 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醹 ——潘岳《笙赋》 瓷——晋代吕忱《字林》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一、主要器形及发展演变规律 二、主要工艺成就 三、重要窑场 四、白瓷的产生 五、陶 一、主要器形及发展演变规律 主要器形 1.饮食器具 2.卫生器具 3.文房用具 4.陪葬用具 1.饮食器具 食器 饮器 瓯窑玉璧碗 青釉莲花碗 碗 形体由矮小到较高大,口与底的比例逐渐变小,即口渐小而底相对变大。底由平底实足到假圈足。 青釉刻莲瓣盘 槅——格子盘、果盒、多子盒 金罍中坐,肴槅四陈。——左思《蜀都赋》 尊 扁壶——钾、柙 盘口壶 鸡头壶 起于三国末西晋初,终于隋唐之际。壶体的演变规律同罐一样。鸡头的位置由靠近颈部渐向外移,由实心到南朝、隋初变成空心为实用流。柄由短到圆而长。由条形到龙形。 罐 体不断增高.上腹渐收,下腹和底相映变得惭大,重心由偏上到偏下,由无专用盖(以碗碟代用)到有配套盖(东晋起有)。均为平底。 2.卫生器具 熏炉 唾壶 虎子 熏篮 熏炉——香炉、香熏 熏炉 《颜氏家训·勉学》中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北宋考古学者吕大临《考古图》记载:“香炉像海中博山,下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像海之四环。” 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 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唾壶——唾器 、渣斗 三国西晋时为大口,圆球腹,高圈足,早期造型较晚期优美,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 似尊。后逐步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 南朝时还配以盖和托盘。 唾壶 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候墓所出有“女阴候唾器”铭的漆唾器,故又名“唾器”——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 “古代贵族宴饮时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故又有渣斗之称”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晋书·王敦传》 “懑拈如意舞,狂叩”唾壶“歌。”——陆游《遣兴》 ”汉侍中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壺。“——唐代徐坚《初學記》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虎子 虎子:为男用溺器,承汉代铜虎子而来。器型由仿虎形变得日渐简化呈园筒形,装饰减少,更加适用。 熏篮 ——镂孔器 3.文房用具 蛙盂 砚 蛙盂 由三国西晋起仿动物造型到实用,即由繁到简,到更为实用。足由平底深凹到实平足。 砚 承汉代石现而来。从三国到南胡,砚面由平到凸起,变到中间凸起,四周凹下成墨槽,外成砚墙。现足由少到多(南朝晚期到隋唐,砚足多至几十.成一圈),由兽头形足到柱形足。 4.陪葬用具 谷仓 青瓷莲花尊 青瓷谷仓罐——魂瓶、神亭 青瓷莲花尊——青瓷之王 二、重要窑场 1.越窑 2.瓯窑 3.婺州窑 4.德清窑 5.湘阴窑 6.青羊宫窑 7.固驿窑 8.罗湖窑 9.寨里要 10.中陈郝窑 1.越窑 窑址分布在浙江上虞、余姚,及宁波、奉化、萧山、湖州等地。 胎呈深浅不同的灰色,坚硬细致。 釉为淡青色或青灰色,釉汁纯净。 西晋时越窑开始流行釉上褐色点形装饰工艺。 2.瓯窑 在浙南温州一带 胎色白灰,三国西晋时胎质粗松,东晋后变得比较细试。 釉色淡青,透明度较高.多剥落现象。南朗时釉青中泛黄,开冰裂纹。 多用褐色彩装饰。 3.婺州窑 分布在浙江金华一带。 瓷胎呈浅灰色或深紫色,较粗糙,见胎中颗粒,故多用化妆土。 釉青灰或青黄,釉面开裂,有析晶现象(在胎釉结合不紧密和釉面开裂处,有奶白色晶体析出)。 4.德清窑 浙江德清县一带。 胎呈砖红色、紫色或褐色。 黑釉厚,好的黑釉乌黑如漆,釉面滋润,闪闪发光,釉中氧化铁的含量达8%以上。 北朝晚期的青瓷与南方青瓷相比差别 首先,北方青瓷胎料中氧化铝的含量高,因此往往有因温度不足而瓷化程度稍低的现象,但瓷胎的颜色比南方要稍淡一些,多为白色或灰白色; 其次,北方青瓷釉的光泽性好,玻璃质感强,釉面常有开片,流动性较大,没有南方青瓷那种失透的感觉; 第三,北方青瓷胎体厚重,与六朝青瓷相比显得形体硕大; 第四,北方青瓷的装饰方法较多,有堆贴、模印,雕镂,刻划等,纹饰中受佛教影响的纹样如莲花纹,忍冬纹等较为多见。 二、主要工艺成就 1.坯料选用水平提高 2.成型工艺基本上(圆器)用拉坯成型 3.能配制成含铁量不同的釉料,烧制成多种色调的釉 4.化妆土 5.窑炉结构进一步改进,使用窑具 窑具 四、白瓷的产生 北朝晚期我国白瓷产生了。胎呈浅黄褐色,釉呈乳白色泛青黄,积釉处为青色,釉层薄而滋润。这是早期白釉瓷的特征,釉中铁的含量很少但还有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