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去何从?——浅析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发展走向.doc
何去何从?——浅析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发展走向
何去何从?浅析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发展走向:[摘要]清朝最后的十几年,清政府、立宪派、革命派三大势力势均力敌、三足鼎立,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三大势力追求的目标不同,决定了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和不同的实施道路。三大势力的互相博弈、此消彼长共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并影响了中国政治的发展走向,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关键词]清末新政 立宪 革命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终结与其它王朝相比经历了更多波折,方式也是不同的。在清王朝的最后十年,中国处于多种势力清政府、立宪派、革命派,互相抗衡的状态。这三大势力分别怀有不同的政治理想,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其政治活动。清政府的改革新政、立宪派的立宪改革和革命派的暴力革命,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较量都对中国政治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几大势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于理解清王朝的终结和中国政治向现代化道路迈进是十分有意义的。正是三大力量的合力,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一、三足鼎立
中国的政治道路在20世纪初,走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岔路口。三条道路赫然摆在中国政治的面前。清政府、立宪派、革命派三大势力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引领中国政治选择自己的道路。在这三大势力的较量和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中国政治选择了一条革命的道路并坚定不移的走了下去,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不可否认,不只是代表进步力量的立宪派和革命派,代表顽固落后势力的清政府的最后一搏同样对中国政治的走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首先,我们对这三大势力的基本状况做简要分析。
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根本上仍是希望稳固至高无上的皇权与王朝的统治,因此在预备立宪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君权至上的日本式君主立宪模式。清末新政是20世纪初年也是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总称。可以说,清政府的新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徐中约先生在最新出版的《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这样说到:对慈禧太后来说,义和团事件是一场痛苦的经历。她经常流泪,后悔地说:没想到我会变成皇帝的笑柄!慈禧太后对政治的敏锐和精明的本能使她意识到,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后悔的样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则就难以重新得到外国的尊敬和国人的敬仰。1900年8月20日,当她还在逃亡的时候,慈禧太后屈尊发布了一道上谕,就中国的不幸而责备自己。朝廷在西安重建以后,她表示要实施一场由自己主导的改革。[1]可见,清政府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发展和进步,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这一违背历史潮流的目的就预示着它的失败。除了义和团运动,给清政府震惊最大的,也是促进这次新政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当时的日本已经完成了维新改革,走上了君主立宪的道路。而反观俄国,依然处于严密的专制统治之下。因此,日本战胜俄国可以看做是立宪对专制的胜利。以小克大,以亚挫欧,赫然违历史之公例,非以立宪不立宪之义解释之,殆为无因之果。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复存于天下;而我之士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耽矣。舆论既盛,朝议亦不能不与为转移。[2]日本的君主立宪改革不仅达到了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的目的,而且还有效的保有了天皇的绝对权威和地位,这在清政府看来可谓一箭双雕之妙法。因此,1906年清廷以日本为典范宣布预备立宪。为有宪政之名,清政府的立宪政体遵循西方宪政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但皇帝仍然是凌驾于所有机构之上的绝对权威。可见,这个仿效日本的宪政改革模式的核心就是君权至上。
立宪派开展立宪运动的目的在于希望获得广泛的参政机会,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立宪派主要包括戊戌时期的维新派以及绅商群体,他们是国内立宪运动开展的主要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立宪派希望通过立宪运动打开专制权力的缺口,为本阶级参与国家管理创造机会,并提高本阶级的政治地位。当年的维新派已成为今日的保皇派,而绅商群体的存在也要仰赖清政府赋予权威,因此他们主张用相对温和的和平改革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在选择立宪模式的问题上,立宪派有自己的选择,即建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将实行国会制度和建立责任政府视为本阶级的理想追求。立宪派始终致力于开国会运动,根本的目的就是以国会与责任内阁的形式分享国家政权,其结果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将君主的权力架空而削弱君权。如果说清政府看重日本模式,主要是维护君权,那么,立宪派钟情于英国模式,则是在有意扩充绅权。
与清政府完全对立的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走民主共和道路。革命派是由孙中山、黄兴等一批近代职业革命家创设革命团体聚集而成,主要社会基础是在清政府新政过程中形成的新式学生群体(包括国内新式学堂学生和国外留学生)与新军士兵群体(包括一些下层军官)。可见,革命派人士一般具备两大特点,一是都不同程度地受过正规的新式教育,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