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负债治理效应下的经理人薪酬与盈余稳健性研究.doc

准负债治理效应下的经理人薪酬与盈余稳健性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准负债治理效应下的经理人薪酬与盈余稳健性研究.doc

  “准负债”治理效应下的经理人薪酬与盈余稳健性研究 摘要:文章借助C-score指标,直接度量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在对经理人现金薪酬“准负债”治理效应的分析基础上,检验了二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治理”效应不仅存在,而且受预算软约束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的效应显著强于国有企业。   关键词:现金薪酬;代理成本;盈余稳健性      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Jensen Meckling(1976)对薪酬契约与债务契约理论中有关经理人偏好假设的不一致早有察觉,敏锐地提出了由于存在破产情况,债权人有权终止经理人的雇佣,因此也就终止了其以人力资本方式获取的未来工资收益,因此“经理人的工资合同具有债务的特征,这一隐含的债务特征使得经理人具有将财富从股东手中转移给债权人的激励,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大型公众持股公司中,经理人似乎愿意规避风险而采取不利于股东的行动”。同样,Begley Feltham(1999)的经验证据也表明,当经理人的现金薪酬越多时,其自身的利益更可能与债权人而不是股东的利益一致,因为当现金薪酬越高,越会促使管理者采取保留不滥用自由现金流量,以及避免公司陷入破产危机的决策,进而影响自身薪酬的获取。   可见现金薪酬可能存在着相机激励经理人的债权人利益偏向效应。这一后果可能是什么呢?一方面在薪酬契约的传统理论框架中,设计高额现金薪酬起到的是试图使经理人的行为动机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的激励作用,尽管是股东为了激励经理人而不得不付出的成本,但是其目的在于减轻股东-经理人的代理冲突。另一方面,现金薪酬具有某种程度的“准负债”特征,即该类薪酬只有在企业不面临财务危机,破产风险等前提下才可实现,因此当现金薪酬增加时,这种“准负债”效应将上升,经理人的利益与债权人协同性增加。由此对于股东而言,如果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治理效应存在,那么随着现金薪酬的增加或者在整个薪酬结构中的比例增加将拉近经理人与债权人的利益距离。   在现有的薪酬契约理论中,现金薪酬被认为是以短期激励为其目标指向,因此其引发经理人机会主义高估盈余的动机随着现金薪酬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传统研究盈余稳健性与经理人薪酬契约的主要假设,但是并未得到一致的经验证据。而如果“准债务”的治理效应确实存在,那么在薪酬契约框架里的经理人行为决策将会缓解经理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进而降低对稳健性的需求。   基于盈余稳健性的代理成本假说和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治理效应假说,可以预期现金薪酬与盈余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会表现为现金薪酬(或比重)越高,则盈余稳健性越强。   由上述分析,基于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效应,建立以下假设:   H1:经理人现金薪酬与盈余稳健性成正比。   但是即便上述假设得以证实,能作为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效应在我国存在的证据么?因为有关经理人高估盈余以获取薪酬的传统的机会主义假设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幸运的是,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为识别这一效应的存在与否提供了研究机会。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两种情况为主。而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国有企业的现金需求并不迫切,其可以借助于政府的“父爱”或者“行政支持”从银行获取甚至是免息的资金。而民营企业则不同,其是否能获取银行的认可,需要的限制条件远大于国企,有研究表明,债务治理远不能在国企中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因此可以推出,由于国企的银行等债务资金便捷,因此准债务治理效应在国有控股与民营企业间的效应应有显著区别。即当现金薪酬增加时,其在民营企业中产生的债务治理效应更为明显,民企经理人的债权人偏向应该大于国企债权人偏向,由此降低了理性债权人的约束力度,即间接降低了债务代理成本,从而进一步减弱对稳健性的需求。据此分析,则可进一步建立以下假设对“准负债”效应加以检验。   H2: 民营企业经理人现金薪酬越高,稳健性需求相对于国有企业较弱。   如果假设2得到证实,那么可以进一步支持现金薪酬与稳健性负相关的关系更多是由“准负债”效应驱动,而非管理层机会主义高估动机的表现。   在研究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治理效应时,还必须关注经理人的身份,是否当其兼任董事长时,经理人可能不会在债权人和股东偏好之间游离呢?此时薪金薪酬的“准负债”治理效应将不再显著或者存在。因此,进一步作出以下假设:   H3:两职合一的公司现金薪酬与盈余稳健性的相关性弱于两职分离的公司。      二、 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数据。研究样本包括2001年~2004年在深沪两市进行交易的A股公司,剔除了金融类公司、当年IPO的公司、当年的股票收益率一年之内变动异常超过100%以及关键变量不完整的观察值后,得到的观察样本的个数为3 756个。数据主要源于深圳国泰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