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经济的繁荣.ppt

第2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经济的繁荣.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最新考纲下载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3)租庸调制 (4)两税法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和城市 3.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特别提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封建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易错点备查 ⊙隋朝大运河只能说是“开通”,而不能说是“开凿”,因为诸如邗沟原来已经开凿出来了。 ⊙封建社会的“盛世”并非没有剥削,而是剥削相对较轻。 ⊙隋唐两朝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但又严格控制市场的发展。 思考1 唐朝是怎样完善科举制的? 答案: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思考2 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答案: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思考3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如何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答案: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考4 隋唐时期的商品经济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有何差异?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隋唐时期商品经济比较繁荣,要用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问题。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城市遭到破坏,商业一度萎缩,货币减少;隋唐时期:交通便利,陆路有私家店肆、“驿驴”,水运有运河、长江;市场发达,城市有固定的“市”等。 思考5 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当时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安史之乱之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为扬州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2)地理位置优越。扬州处于长江、运河交汇之地,也是重要港口城市,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大大促进了扬州经济的繁荣发展。 易混点解读 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异同 重难点解读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兴衰过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解读提示:在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总体趋势是不断加强。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解读提示:要从三省六部制本质属性去把握。 (1)创立和发展: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2)特点及意义: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从命题立意看,本课时所选高考示例属基础题。学习历史首先要掌握基础。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例】 (2009·江苏单科,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 思维启示:隋唐三省六部制属于高频考点之一。作为隋唐的重要政治制度改革,可上牵下联,可选命题角度广泛。 研究预测 1.从历史情境设计角度命题。 2.从高频考点角度命题。 研究 读图,三省六部运作程序 关于上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书省、门下省有决策功能 B. 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次重大改革 C. 尚书省属执行机构 D. 各省互相牵制,行政效率降低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指先前的租庸制度)。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丁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陆宣公奏议》 材料二 杨炎……乃请为两税法……户无主客(不分本地土著和外地出来人户),以见(现)居为簿。……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开下果利之。自是人不土断(以土地定户籍,使民安居)而地著(依靠土地务农安居),赋不加敛而增入,籍不造而得其虚实,使不诚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