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儿烧伤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烧伤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治疗.doc

  小儿烧伤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李茂清,李晓燕,孟丽霞,陈宝元 【关键词】 小儿烧伤 发热 原因 治疗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增加热能的消耗,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以致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1]。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各种原因,通常都会引起发热,如果不及时治疗及护理,控制体温上升,轻者使患儿体质下降,影响烧伤创面愈合,重者可产生高热惊厥,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好发热是治疗小儿烧伤的重要环节,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我们结合治疗体会,将小儿烧伤后合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总结 如下。    1 发热机理   据国外报道[2],小儿烧伤发生率为33.3%,14岁以下儿童烧伤发生率为36.77%。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自身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中枢活动过程很不稳定,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高热[3],特别是在烧、烫伤情况下,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轻微的烧伤和感染也可引起高热反应[4],尤其是小儿突发的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烧伤发热患儿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    2 发热原因   2.1 感染发热   烧伤后表皮破损,大量液体外渗,这些坏死物质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表现为创面局部潮湿、积脓伴恶臭味,这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同时,烧伤后肠道细菌越过肠粘膜屏障迁居至肠外组织器官或播放至全身,也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引起发热。   2.2 吸收热   在烧伤早期,表皮破损,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增加大量组织内液体外渗,表现为创面肿胀,但在烧伤48小时后毛细血管张力和通透性逐惭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液体开始回吸收,同时部分毒素也被回吸收,而发生吸收热。   2.3 换药热   在烧伤的情况下,在换药的过程中由于坏死物质分解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和疼痛、寒冷的刺激均直接作用于皮肤神经末梢,增加了较强的疼痛刺激[6]。均可导致高热。此种高热多为一过性,持续时间3~5h。   2.4 肺部感染   儿童烧伤后抵抗力低,免疫力差,易发生肺部感染,特别是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患儿,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发生高热。   2.5 水电解质紊乱   烧伤后大量体液渗出,患儿因口渴饮入大量不含钠液体,或短时间输入过多水分,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及脑细胞水肿而出现高热。   2.6 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   患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由于创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热,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持续暖炉保暖,极易出现高热现象。这种现象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3 治疗措施   3.1 物理降温   因为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而且物理降温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少、安全,如头面部皮肤完好患儿可选用冰袋行头部尤其是前额外敷最为理想,可以降低并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注意给患儿足部保暖。对恢复期患儿可使用对身体创伤性小的擦浴法,如温水、酒精擦浴降温,可获得良好降温效果[6]。   3.1.1 常用方法   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给予物理降温,常用方法为冷敷、酒精擦浴、冷水擦浴、温水擦浴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降温处理后30分钟必须再次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   3.1.2 冷敷法   冷敷时冰袋可放置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垫,持续时间15~20分钟。如采用头部降温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体温变化,一般肛温降至38.5℃,腋温降至38.0℃时可逐渐撤除冰袋。如观察1~2小时降温效果欠佳,可交替或重复使用上述方法。   3.1.3 温水擦浴   温水擦澡水温在32~34℃之间,擦浴部位选择远离烧伤的正常皮肤(一般为上肢或下肢及背部)。为防止擦澡引起血管收缩,可于头部放置冰袋,脚下置热水袋。如30分钟后体温降至38.5℃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立即停止。禁擦前胸、腹部、后颈,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腑下、掌心、腹股沟、腘窝、脚心等部位,擦拭力量可略大,时间可稍长,利于降温。降温同时,注意心率、呼吸、血压及其它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检查血电解质,防止电解质紊乱。   3.1.4 酒精擦浴   酒精擦澡用50%的酒精,温度在30℃左右,其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温水擦澡。   3.2 药物降温   选用对患儿副作用少且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的药物进行降温。药物降温,一般要求肛温在39℃以上,腋温在38.5℃以上方可采用。布洛芬混悬液中含有布洛芬,由于其作用机制和对胃肠道毒副作用较少而受到优先应用。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退热及镇痛药。此外也可用安乃近滴鼻,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及选用中药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在使用退热药时应特别注意患儿出汗多可能引起虚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