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宪法上人的尊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宪法上人的尊严.doc

  宪法上“人的尊严” “人的尊严”(humandignity)是宪法的最高价值,意谓在“国家—人”关系上,人是目的:每一个人被善待,其内在价值受尊重;人人享有自我实现的权利。判断宪法是否保障“人的尊严”,要看人对国家处于什么地位,不能只看宪法文本上有无“人的尊严”这个术语。不过,二战后,“人的尊严”被写在德国基本法第1条第1款,统率整个基本法,却被视为宪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随后,“人的尊严”在许多国家入宪。(注: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已有30余国宪法规定“人的尊严”,如1949年联邦德国基本法、1962韩国宪法第5次修改案、1993年俄罗斯宪法、1997年波兰宪法、1978年西班牙宪法、1975年瑞典宪法、1959年突尼斯宪法、1996年南非宪法、1991年卢旺达宪法、1992年沙特阿拉伯宪法、1992年以色列宪法。)其中,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人权运动(注:“人的尊严”或“个人尊严”也出现在《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人权文件之中。国际人权条约不要求各国宪法上“人的尊严”含义完全一致,但后者不得违反国际人权法的最低标准。本文不予专门讨论。亦可参见[德]ErnstBenda.TheProtectionofHumanDignity.SouthernMethodistUniversityLaanbeing)。一些学者称“人的尊严”为“人性尊严”,是极不妥当的,因为人不(仅仅)是具有一定人性的人。自苏格拉底倡导人的自我认识以来,“人性”如何构成一直是悬案。[2]实验科学(如现代心理学)和思辨哲学都没有清晰说明“人性”(humannature)。某些概括性的论断(如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虽被认为是真理,却难以转化为法律规范。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在实践层面,迄今为止的“人性”原则都是局部意义的人性论,一旦直接用于法律运作,或多或少可以推导出排斥异己的意思,其危险性显而易见。相反,法学上“人”的概念接近生物(基因)理论上的人,不需要以美德、劳动能力等“善”性质为要件,当今文明世界也普遍谴责以肤色、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因素为区分人与非人的标准。故西文表达直接采用“人的尊严”,指每一个人都被作为“人”对待。(注:如《德国基本法》第1条第1款:Dieenschenistunantastbar.)前一个“人”指个体的人,后一个“人”指作为类的人。作为类的成员的个人是社会的,却又仅仅以具备生物(基因)学意义的人的特征为享有宪法上人的地位的条件。当然,真实生活往往与此存在距离。距离的大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国的人权状况。 当然,思辨哲学也为宪法上“人的尊严”提供了思想资源,“人的尊严”的要义——人是主体和目的——可追溯至康德哲学。(注:康德说“人是目的”时,其中的人是个体还是整体,兹不赘述。其宪法含义请参见本文相关论述。)由人是主体和目的可知“人的尊严”不应依赖人以外的力量,也不以人的“善”性质为依据。如果不摆脱一些人幻想出来的神,“人的尊严”必然脆弱。而以“善”性质为要件的人的概念则是附条件的人的概念,导致许多罪恶和苦难。在历史上,启蒙思想家对人的概念附加了理性等条件。伏尔泰称黑人是动物;托马斯·杰弗逊说女人不具有理性,是“我们(男性)的玩物”。在1789年法国《人和公民权利宣言》、1787年的《美国联邦宪法》上,只有成年白种有产者具备完整的生存和发展权利。[3](P137~149)而德国纳粹把人定义为“人民同志”,排除非德意志血统或不为德意志人民和帝国忠诚服务者;[4]日本军国主义者宣传支那人是猪;斯大林时期的苏俄当权者残酷打击异己,草菅人命;“文革”中造反派对“牛鬼蛇神”实行非法拘禁、公开批斗、群众专政,更是20世纪有名的恶例。因此,“人的尊严”须具备普遍性。它只有一项依据,即个人作为人存在的事实。(注:BVerfGE87,209(1992).此处的“人”是最低限度的无差别的“公因式”的人,与精神、智慧、品德、外表、体能等无关。) “人的尊严”是否适用于一些特殊主体,是法学上的难题。(1)关于胚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一部分胚胎不是宪法上的人。(注:Roev.ativeaction.)既有被裁定为不违反宪法的,也有被裁定为违反宪法的。同样,“人的尊严”与其他宪法权利可能发生冲突,过度适用“人的尊严”、给与绝对保护,会损害宪法权利体系的科学性,最终将削弱这项权利。(注:BVerfGE75,298(1987).)(3)“人的尊严”并不因为列举权利增加而萎缩,相反,首先作为道德权利存在的“人的尊严”,其含义日益丰富,并可以析出列举权利,是宪法权利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国家的三种义务 各国宪法在“人的尊严”问题上,立场有差别,侧重点不同,保障手段也多种多样,但一般都要求国家负担3项义务,即尊重、保护和促进的义务。 1.尊重(res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