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国导游职业教育网.doc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中国导游职业教育网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讲 解 词 目录 欢迎词...................3-4 古代陶瓷馆...............5-9 1号展厅................5-6 2号展厅................ 7 3号展厅................ 8 4号展厅................9-10 名人名作馆...............11-22 一楼展板...............11-13 二楼展板...............14-16 4号展厅................17-20 3号展厅................21-22 世界陶瓷馆................23 五朵金花馆................24 青瓷厅..................25-26 紫砂厅..................27 均陶厅..................28-29 美彩陶厅................30 精陶厅..................31 6、结束语...................32 《A版》 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欢迎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我是讲解员,XX。非常荣幸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 下面,我就简要的介绍下我馆的概况: 我们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我们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建于1980年,83年正式对外开放。) 馆名由 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 所题写。 目前,馆区占地面积有4万多平方米,展馆面积有4千多平方米。 馆内设置有“古代陶瓷馆”,“名人名作馆”,“世界陶瓷馆”和“五朵金花馆”4个展馆。 馆内藏品近万件,常年展示的有两千余件,它们无一不充分地展示了我们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XX逐一地进行参观。 宜兴是个好地方,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 宜兴人善制陶瓷,7000多年来,从未中断。 早在新石器中期,宜兴的先民们就已开始从事陶器生产。 到了汉代,宜兴就已成为江南的制陶中心,主要生产:红陶、灰陶和釉陶。(其中,釉陶大大地控制了陶器的吸水率,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两晋时期,宜兴也生产青瓷,成为了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但是,后来青瓷的生产重心逐渐南移,转移至了今日的浙江龙泉。 宋元时期,由于战乱,北方窑南迁,为我们宜兴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成熟的工艺,促使江南陶瓷生产出现了遍地开花的盛景。 此时,均陶和紫砂应运而生。 说起均陶,不免让人想起河南禹州的钧瓷,宜兴的均陶确与其有相似之处,但又截然不同:宜兴的均陶是陶器,而禹州的钧瓷是瓷器。 然而,“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足以说明,更为享誉世界的当然要数我们宜兴的紫砂。早在明清时期,紫砂生产就已颇具规模,处处呈现出“家家捶泥声,户户制陶忙”的一派繁荣景象。 而今日的陶都宜兴,以陶为媒,以艺会友,进臻着国际陶艺文化,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一、古代陶瓷馆 首先我们来到的第一个展馆——古代陶瓷馆。 古陶馆中几乎无一遗漏地珍藏了我们宜兴7000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品。 1号展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7000多年前,来看看宜兴的陶器是如何发明和演进的。 最初的时候,先民们是用涂有粘土的篮子经过火烧,形成了不易透水的容器;进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开始的时候陶器比较粗糙,后来先民渐渐地学会了加水将粘土湿润,淘洗筛选 成 更为精细的原料。 制作工艺也是由泥条盘筑、圈筑,到口沿用慢轮修整,到最后的使用快轮,制成更为规整的器形。 在烧陶方面呢,也是在不断的进步,由最初的平地堆烧到封泥烧,再到半地下式的横穴窑到竖穴窑,更是将陶器的烧成温度提升至了1000°左右,大大地提高了它的质量。 在烧成过程中,由于工艺的不断改进,更是促使了红陶、灰陶、黑陶等不同品种的陶器一一问世。 像这件 “黑皮陶”,属于良渚文化。它是由于加入了羼(chan)和料,也就是一些稻谷壳、植物茎叶等等,增强了它的耐热急变性能,才形成了这种夹碳黑陶。 而在展厅中央的这件“黑衣陶”,采用的是烟熏法,就是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加入水,产生烟雾,存在于器物的表面,形成了这种黑色的色泽。它是山东龙山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的装饰手法。 我们南北文化各有千秋,而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在陶器烧制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于商周以后,先民们逐渐发现了较陶器质地更为细腻、吸水率更为弱的新器物,也就是我们青瓷的前身--- 原始青瓷 。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件就是,大家可以看到,它腹部通体施青釉,拍印有羽状纹,独具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南方风格。1976年时,出土于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