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洱茶传说
                    
                  普洱茶的传说
普洱茶是历史名茶,它诞生于世界茶乡——思茅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之中,又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普洱茶名称的由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种历史机缘,又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
在广大普洱茶区,关于普洱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
以巍巍无量山间、滔滔澜沧江畔,有一个美丽的古城普洱。这里山青水秀,云雾缭绕,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更是以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许多茶商赶着马帮来这里买茶。
清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濮氏加工而成,品质优良稳定,加上店主诚实守信,善于经营,所以到濮老庄主这代,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所产茶品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和沱茶,已经远销西藏、缅甸等地。
这一年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
清朝时期,制作贡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料要采用春前最先发出的芽叶,采摘时非常讲究,要“五选八弃”、“五选”即“选项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八弃”即“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锅师傅沐浴斋戒;炒青完毕,晒成干茶,又要蒸压成型、风干包装,总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繁复。
按照惯例,制成饼茶后,是由濮老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贡茶入京。不巧这年濮老庄主生病卧床不起,眼看时间紧迫,就只好让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
此时的濮少庄主正值青年,大约二十三四岁,犹如清明头遍雨后新发的茶芽般挺拔俊秀、英姿勃发。他与20里外磨黑盐商的千金白小姐相好。白家是盐商世家,白小姐亦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美人,正好所谓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两家早就喝了订亲酒,聘礼出过了,再过几天就打算迎亲了,眼下正在筹办婚礼呢。
然而皇命难违,濮少庄主只好挥泪告别老父和白小姐,临行前,众人叮嘱他送完贡茶就赶快回乡。
濮少庄主经验不足,又有心事,时间也十分紧迫,天公亦不作美,春寸得连绵不断。平常老庄主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却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一大祸根。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道赶着马帮,一路上昼行夜宿,风雨兼程赶往京城。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其间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的艰苦不说了,更要提防的是土匪、猛兽和疾病的袭击。好在这一路上没遇上大的麻烦,只是正逢雨季,天气水炎热,大部分路程都在山间石板上行走,骡马不能走得太快,经过一百多天的行程,从春天走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了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客栈住下之后,其他人因是第一次到京城,不顾鞍马劳顿,兴冲冲地逛待喝酒去了。只剩下濮少庄主一人没有心思去玩,留在客栈,一心挂念着在家中的老父及未过门的白小姐。他想明天就要上民殿贡茶了,贡了茶,就可昼夜兼程赶回去了!
想到这里,他想去看看贡茶是否完好。于是,他跑到存放贡茶的客房把贡茶从马驮子上解下来,打开麻袋,小心地拎出竹箬茶包,解开竹绳,剥开一个竹匿包裹一看,糟了,茶饼变色了,原本绿中泛白青茶饼变成褐色了。他连忙打开第二驮,怎么也变色了!再打开第三驮、第四驮……天啦!所有的茶饼都变色了。
濮少庄主在地上坐了半天,慢慢站起来,恍恍惚惚像梦游一般回到自己房中。他关上房门,躺倒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想到临行前卧病在床的老父的谆谆教导,想到白小姐涕泪涟涟的娇容和依依不舍的惜别,想到府县官员郑重的叮嘱和全城父老乡亲沿街欢送的情景,想到沿途上的种种艰辛。普洱府那翠绿的茶山、繁忙的茶坊、络绎不绝的马帮、车水马龙的街道,一幕一荐在脑际闪现。这熟悉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祖上几代苦心经营的茶庄也要娀自己的手上了。
再说店中有一个小二,他说客栈里住进了一队从云南来贡茶的马帮,心里十分好奇,想要见识见识这贡茶是什么东西。他悄悄摸进了存放贡茶的客房,看到解开的马驮子,便小心地拿过一饼茶,偷偷用小刀撬一坨回了屋。小二掰了一小块茶放进碗里,冲上开水,只见那茶汤红浓明亮,拿起一喝,味道又香又甜、苦中回甘。小二慢慢地品咂起来……
濮少庄主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泪水把枕头都浸湿了。不知过了多长地间,他心存了一个念头:“罢了,罢了,与其明天殿前身首异处,不如今天就自我了断,免和丢人现眼。”回到自己住处,他解下腰带拴在梁上,就往脖子上套去。
那边罗千总一伙酒足饭饱,哼着小调,买了些北京小吃带回来给少庄主品尝。一进客栈门,他就大声叫嚷“少庄主,少庄主,快来尝尝京都小吃”,东寻西找,不见濮少庄主。店小二听见罗千总的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说:“前晌还在,后来好像回客房去了。”罗千总提着东西向少庄主住处走去,“噔噔噔”刚上楼梯,就听见“哐”的一声,忙推门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