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7卷 第1期 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01.47 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Feb.2008
文章编号:0427—7104(2008)01—0050—06
MIMO系统次优接收机下分集与复用的优化
王 皓,单杭冠,王宗欣
(复旦大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
摘 要:分集与复用是两种较为成熟的MIMO发送方案,基于OSTI3C与(3SIC接收机下的VBLAST系统的误
码率估计,提出了一种时变信道下的MIMO系统分集与复用的优化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要优于已有的基
于~rnmel条件数判决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通信技术;多输人多输出;空时码;分集;复用
中图分类号:TN 929.5 文献标识码:A
多输人多输出(MIMO)系统中两种最常用的空时码结构分别为空间分集l1-2J和空间复用l_3j3.空间分
集通过在不同的天线间发送数据符号的副本而获得高分集增益,降低系统误码率.空间复用将发送数据
分解为独立的子数据流,通过不同天线发送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针对这两种空时发送方案,文献
[4]提出了一种固定发送数据速率的分集与复用优化方法,用Demmel条件数判决准则将这两种空时码
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单比特反馈获得了比单独的分集或复用系统都更好的性能.但是此系统的判决准则
是基于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和垂直分层空时码(Ⅶ I AST)码字的最小修正欧氏距离上界推导的,达
到这2个边界的条件都较为苛刻,最小修正欧氏距离估计也只能作为系统性能的一种近似;另一方面,文
献[4]中的系统中的~v73LAST检测采用的是最大似然检测,其译码复杂度随着天线数目和星座图阶数的
增加而呈指数增长,难以应用到实际的系统中去.本文针对实际应用中较为实用的顺序干扰对消接收
机,提出更为精确的以误码率估计为基础的分集与复用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要优于文献[4]
中提出的方法.
1 系统描述
图1为系统模型框图.系统有MT根发射天线和MR根接收天线.设信道为准静态平坦瑞利衰落信
道,通过复矩阵H来表示,其元素^ 表示从第i根发送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的信道增益,其值设为方
差为0.5的独立复高斯随机变量.在准静态假设下,H在每一帧T个符号周期内保持不变,并在下一帧
开始时独立变化.则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 )= Hx(t)+,l(川 t=0,1,…,T一1;
其中, (t)是接收信号矩阵,~/E 为发送符号的能量,归一化处理为~/E =1,lrt(t)是循环对称加性高斯白
噪声矩阵.假设发送比特流速率恒定,通过空时编码器编码为OSTBC或VBLAST两种不同的空时码.则
编码后的OSTBC与VBLAST虽然具有不同的星座图大小,但在每一帧T个时隙内含有相同的比特数.
假设接收端能精确估计信道状态信息,而发送端无法获知信道状态信息.接收端根据估计的信道矩阵H
对相同发送数据速率下OSTBC和VBLAST做出性能估计后判决选择一种较优的发送方式,并将判决结
果通过单比特的无延迟可靠反馈链路反馈到发送端.发送端则采用接收端判决的发送方式发送数据.
收稿日期:2007—01—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 皓(1984一),男,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王宗欣教授
维普资讯
第 1期 王 皓等 :MIMO系统次优接收机下分集与复用的优化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O与CIOA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pdf
- IPv6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分析.pdf
- IP骨干网络中QoS技术的分析.pdf
- ISMS概念模型探索.pdf
- ISO/REMCO近期活动.pdf
- ISO/IEC7816—3串行通信协议的FPGA实现.pdf
- IP数字电视运营支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pdf
- It句型的归纳与练习.pdf
- IT人徐家荣 北京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pdf
- J2EE技术在政务版协同办公系统中的应用.pdf
- Mircera获准用于治疗慢性肾衰引起的贫血.pdf
- MISPE-HPLC在线联用新技术及其在微量组分表征中的应用.pdf
- Mn助剂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Al2O3的改性作用.pdf
- MOCVD生长的GaN:Mg外延膜的光电性质.pdf
- MMP-2、TIMP-2与^(32)P液体球囊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研究.pdf
-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he Hybrid Origin of Bauhinia blakeana (Caesalpinioideae).pdf
- MPC8280的从L2适配与DMA通道驱动软件的实现.pdf
- MPEG-2传输流中Ⅰ-帧的统计分析.pdf
-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lternaria isolates on fruits of 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Ya Li".pdf
- MPL探测气溶胶水平分布数据处理方法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