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目论角度谈《红楼梦》两个英译版本
从目论角度谈《红楼梦》两个英译版本【摘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鸿篇巨著之一,《红楼梦》的英译版本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而在众多的译本中,杨氏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版本最具研究价值和代表性。目的论将翻译视为一种目的行为,其目的法则决定了译者在不同的文本及文化背景下对翻译策略不同的选择。对于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将以杨氏和霍氏版本为素材,探讨翻译目的论对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45-02
【Abstract】As one of the Four Classic Chinese Novels, “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 has always enjoyed high level of popularity. Among all the translational versions, the couple of Yang and David Hawks works are of great value. Based on the skopos theory, which focuses above all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sets out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choice of translational strategies with the two versions as the analytical materials.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determin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at are to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produce a functionally adequate translation because of translators?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Key words】Skopos theoryTranslation strategies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一、引 言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以杰出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征服了无数中国读者,数十年来也吸引着外国专家争相翻译。关于《红楼梦》的英文译本,最值得推崇当数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和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杨氏夫妇的翻译简练而流畅,力图将最真实的中国介绍给外国读者,二人的红楼译作堪称翻译界的扛鼎之作;而作为一名精通中国文化的汉学家,霍克斯采用了地道的英语译法,译笔功力深厚。两种译本作者的不同背景,决定了译文行文风格的迥异。
仅从作品题目就可看出,两种版本的翻译差异很大。杨氏夫妇将题目译作“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译文与原文一一对应,保留了原文的意义。尽管外国读者对于red一词会很敏感,但是这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杨氏夫妇翻译时的出发点和策略。然而,霍克斯将题目译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该题目将《红楼梦》最原始的意义表达出来,因为《红楼梦》是以一块石头的传说开始。
上面的例子充分说明,译者在翻译时通常会面临两种选择:①保留原文形象;②使用读者熟悉的形象代替原文形象。这种选择其实就是翻译理论中谈到的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还是异化?这也是杨氏夫妇和霍克斯分别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究其原因,翻译策略的不同来自于翻译目的的差别。
二、目的论的基本理论及其作用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提出了翻译行为论(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与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并将此确立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是:翻译过程不是由原文或原作者决定的,而是由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翻译目的)决定的。在目的论中,翻译目的提出是译文的交际目的,而目的标准是翻译的最高标准。目的论学者将目的论视为一种交际性的人类行为。“目的论是翻译行为论的组成部分。在此理论中,翻译被视为翻译行为中以原文本为基础的一种行为。任何形式的翻译,当然也包括翻译本身,可被视为一种行为。任何的行为都有目的、目标”(Vermeer,1986)。该派学者将人类行为定义为一种特定环境下发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根据他们的观点,人类行为是由其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