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PPTVIP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通过判断诗歌题材,认识各种题材诗歌的写作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鉴赏评价诗歌。 熟悉诗歌主观题的解题格式。 写景抒情诗 即事感怀诗(送别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征战诗 写景抒情诗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这类古诗的最大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情景交融的意境,揣摩分析诗人寄何情于山水景物。 即事感怀诗 李煜:虞美人 柳永:雨霖铃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不同。前两句写朋友走之前,诗人依 依不舍的留恋之情;后两句写朋友走 后不久诗人就开始怀念远方漂泊的朋 友了,使作者的不舍之情更加浓重。 咏物言志诗 杜甫:春夜喜雨 贺知章:咏柳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金钥匙 怀古咏史诗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杜甫《蜀相》 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石头城》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边塞征战诗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明确:一切问题都是在问中心 2.完整答案的三个要素: ⑴形象是什么 (问题的“引子”是什么) ⑵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核心) ⑶二者之间的联系 (符合所问) *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根据诗歌题材进行鉴赏 诗歌鉴赏解题的基本思路 读诗 读题目 读作者 读内容 读注释 诗歌内容的直接窗口 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最喜欢的题材 确定题材,明白写什么(景、事、物、情、志) 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难懂的典故,生僻的字词 基本知道写些什么 根据诗歌题材进行鉴赏 古诗题材的类型 特点 具体作到 为什么写 怎么写景及景情的关系 写什么景 季节、时间、角度、层次、色彩、音响、远近、明暗、位置 纯粹歌颂自然,表愉悦之情,还是另有其他寄托,抓住意象的特点分析 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烘托等等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蒿山雪 思考:1、前三句描绘了初冬时节怎样的画面? 2、第四句展现出一个怎样的新境界?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1、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的萧疏的画面。 2、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洁的襟怀 特点 此类古诗的特点是因一事有感而发,即为抒怀,因此,我们要思考诗人从什么事中触发了怎样的情怀。 具体作到 写了什么事 抒了什么怀 例题二: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诗中有两个人物,一是送友的作者,一是告别的远行者。第三句中“酒醒”的人是指_____,“人已远”的人是指_________,“下西楼”的人是指_______。 ②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 远行者 作者 特点 此类诗的特点是 托物言志,因此我们 要品味诗人将什么情 感寄托于物,或者将 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 具体作到 作者是怎样咏物的 作者描摹的事物具有何种人的高贵品质,要时刻将物与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例题三:读《苔》这首诗,回答问题。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展现“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人格精神? 这首诗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来展现“苔”, 既画苔之形,又刻苔之神。 写出了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发, 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 自弃,敢于争先,奋发向上的品格,寄托了诗人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 特点 此类古诗的特点是 以精选的意象,对 历史作出反思。因 此,我们应思考, 诗人对历史作什么 评论,或发何种思 古之幽情,或借古 讽喻怎样的现实。 具体作到 弄清史实;弄清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