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下第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曲礼下第二

曲礼下第二xī,无藉者则袭⑨。 【注释】 ①奉:即“捧”。孔氏:“奉之者,谓仰手当心,捧持其物。提之者,谓屈臂当带,而挈其物。”带:衣带。有两种:朝服之带高于心,深衣之带则下于肋(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也是庶人的常礼服)。上衡:在胸口上面。衡,与胸口(心的位置)平齐。②绥tuǒ之:郑玄说:“妥之,谓下于心。”提之:手放松提上就可以。③克:即“胜”。是说举轻若重,如不胜其沉重一样,以示崇敬之意。④币:指的是行礼时所用的束帛,大约有二十丈。圭璧:瑞玉,用于祭祀或朝聘。⑤尚左手:以左手为尊。《少仪》:“笏、书、脩、苞苴、弓、茵、席、枕、几、颖、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筴、籥,其执之皆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曳,拽;踵,脚后跟。此句的意思是:行时不举足,但起前拽后,使踵如车轮曳地也。⑥主佩倚四句:这四句讲的是使臣与主国国君授受之礼。含有国君敬使臣一尺,使臣则敬国君一丈之意。⑦佩倚:身体直立,则佩不垂而依附于身体。孙本:“君佩或倚或垂者,物或重或轻,或受器于己臣,或受之于他国之聘宾,故有不必为恭而佩倚者,有恭敬而佩垂者。臣则视君之身容以为节,而皆视君加恭,所以尊君也。”⑧佩委:佩饰垂落于地,以示更加恭敬。⑨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有藉,刘彝:“此谓朝聘时圭、璋、琮、琥、璜,皆玉也。执琥、璜、璧、琮,则与帛锦绣黼同升,所谓‘有藉’…执圭、璋则特达,所谓‘无藉’。”裼,xī,脱去外衣露出内衣。袭,掩起中衣。关于此句,注家有两种解释、三种说法:一是认为进献琮、璧这些有垂饰的物品时宾主要裸露中衣以示尊敬,而对于圭、璋这些无垂饰物品时宾主要掩起中衣以示敬;二是认为圭、璋这些物品无垂饰,所以用物蒙盖以为袭,璧、琮有束帛而以轻细之物蒙覆为裼;三是认为朝进时圭、璋直接捧执,宾主都要掩起中衣,享用璧、琮加束帛,宾主俱裼。 【译文】 但凡(操执器物,)捧持的东西要与胸口平齐,提携时要与衣带平齐。(行礼之时)持拿天子器物要高于胸口,国君要与胸口平齐,大夫要低于胸口,士则提至与衣带平齐即可。 凡是持拿天子的器物,即使所持之物很轻,也要执如重宝。捧持天子器物,执拿币和圭玉,要右手下左手上(或左高右低),在走路之时脚不要抬起,只让前脚牵引后脚,循环如车轮在地上滚动一般。 (若非君臣授受之时,)身体直立上身微向前屈就像石磬那模样,让佩饰略有下垂。君主直立,腰佩倚靠着身体,那么臣子要让腰佩悬垂下来;君主腰佩悬垂下来,那么臣子要让腰佩垂到地上。 拿着玉器时,如果是垫着束帛的玉器,就要袒露出里面的衣服;如果是没有垫的玉器,就要掩好中衣。 【原文】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①。大夫不名世臣、姪、娣zhídì②。士不名家相、长妾③。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④”。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⑤”,不敢与世子同名⑥。 【注释】 ①卿老:指上卿。世妇:地位仅次于夫人的妾。②世臣:父时老臣。姪娣zhídì:古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从嫁为媵妾者。③家相:帮助管理家事,家臣中最年长的。长妾:妾之有才者。④君大夫:指的是在天子处得到分地的大夫。余小子:天子居丧时自称之辞。⑤嗣子某:诸侯居丧时自称之辞。⑥世子:即太子,储君。 【译文】 国君对上卿、媵妾不直呼其名,大夫对世臣、姪、娣不直呼其名,士人对家相、长妾不直呼其名。 国君、大夫的儿子,不能自称为“余小子”。大夫、士人的儿子不能自称为“嗣子某”,不能和太子同名。 【原文】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①。” 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②。 【注释】 ①君使士射:古代射箭之时,两两配对称为射耦ǒu。负薪之忧:古代士自称有病的谦辞。忧,一本作“疾”。也称“采薪之忧”。《孟子集注》云:“负薪之忧,言病不能负薪也。”② 顾望:看看四周是否有比自己强的人选。侍于君子三句:这里是指多人陪伴君子,君子对多人发问,并非指名问一人。     【译文】 国君让士人射箭,如果不能射,就要用有病来推托,说:“某人有病不能负薪。” 侍奉君子,如果不能察言观色来对答,就是失礼。 【原文】 君子行礼①,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循其法而审行之②。 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③,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后④。 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⑤,从新国之法。 【注释】 ①君子行礼一节:本节所讲,都是为大夫士之离开本国而移居他国者而言。②皆如其国之故:都还和在自己国家一样。循:原作“修”,据王念孙说改。循,遵循。③爵禄有列于朝:孙希旦说:“谓其宗族尚有为卿大夫者也。”④宗后:指的是家族的后裔。出入:指遇到吉凶之事互相有往来。诏:告诉。⑤兴:指被委任为卿大夫。 【译文】 迁居他国的君子,行礼时不可以改变原来的礼俗。祭祀的礼仪、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