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横塘路苏幕遮
横塘路 贺铸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抒发的惆怅忧愁心情; 2.鉴赏词中名句; 3.鉴赏这首词的清丽的语言,熟读成诵。 知人论世 贺铸 (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人。“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其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 吟诵涵咏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整体感知 词语解释 内容理解 凌波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却不过横塘路,我只能目送那散发着芳香的尘埃远去。她正当美好的青春年华有谁陪她共度?桥头映月庭院花树,雕花窗户朱漆重门,只有春光知道她在何处。 飞云缓缓漂浮,芳草丛生的水边已降临夜幕,我挥彩笔题写相思断肠的诗句。若问这闲愁共有多少,恰似遍地的青草烟雾凄迷,满城随风乱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漫空的绵绵细雨。 个性赏析上阕是如何体现虚实相生的? 开篇二句借典故,用“目送”实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目送她的身影越来越远。 可望不可及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写这位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也许她住在幽雅富丽的香闺中,美好的年华无人与共,只有春风知道她的伤感。 词的下阕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句,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词人用了三个比喻,即博喻。 2.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3. 生动的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烟草、风絮、梅雨),写出了愁之多,愁之广。 这三种景致并非孤立,而是复合在同一画面上,天地迷茫,色调灰暗,恰好与身处其间的失意人心境相符,词人借景抒情,亦情亦景。 连用三个比喻,可以更强烈的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唐诗宋词中写愁的名句 杜甫:忧端如山来,澒泪不可掇 赵嘏: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再读诗歌,理解沈祖棻先生“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质上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宋词赏析》)的见解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佳人独居深院,虚度年华,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这完全与词人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知晓的情况相吻合。 开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笔触写作者倾心的美人凌波而来,却又中道折回,踏尘而去,直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锦瑟”句是作者对美人的无限关切的询问,其中或许寓有自叹盛年不遇之意。“月桥”三句渲染美人住所之幽美,居室之富丽,而将两情睽隔的怅惘渗透其中。“试问”以下四句以提问呼起,然后叠用三个精警、新奇、又稍带夸张的复合式比喻,极写“闲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广,不可消释,是化虚为实,灵光独运之笔,宜乎前人赞赏备至。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作者简介 周邦彦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从此淹留他乡,《苏幕遮》(燎沉香)即作于此时。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提举为大晟府。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邦彦词的主要题材。所作咏物词较多,如咏新月、春雨、梨花、杨柳等。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的上片写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前人论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有“描写物态,曲尽其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