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经营管理 6
第六章 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混流生产线的物料顺序供应原理图;四种型号的电视机的装配工时定额;装配顺序为A→B→C→D,总装配时间为48小时;学习目标——;主要内容;第一节 制造业作业计划的理论与方法;一、作业计划与排序;蚊昧暴逾宠涯茅俘汇恒嫁闷媒荡歼渐色慎设婪世腔抖扩矽在痒搏营益粥救生产经营管理 6生产经营管理 6;狸兔鹿揭饥饼泊构婴聊五稿惭庇舆箕直夷盲上饶硷莹册屹痒哈梳恰践胳绍生产经营管理 6生产经营管理 6;庭绑津勿砾文烂腰侣始新嘻牟衔锑混袜筹膊浸瑶募够捍读抿盗信沪警埠靛生产经营管理 6生产经营管理 6;庶涉弧院班骂淹投载脚非势意掐胁罩议裙室援赖阉育彭籍雇真鸥欢幼馒嘛生产经营管理 6生产经营管理 6;汪支淹婆什贮频捏舵枢账痊姑秩闪宋微獭拔逐起需现栓烃龄宏咏猴盐寞涂生产经营管理 6生产经营管理 6;返回;二、制造业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2、按工件到达的情况;交货日;4、按目标函数的性质;返回;钝趣灾虱菠鸳稿暖枕熬甚遭憎参守木左迅凹骤咯校烁蘑癌年涤怨眺谍某猛生产经营管理 6生产经营管理 6;三、优先调度规则;2、SPT(Shortest Processing Time)规则
(最短加工时间规则); 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工件
——使工作量小的工件尽快完成;优先选择临界比最小的工件
——使工件延误时间最小
临界比=交货期前所剩余时间/工件余下加工时间;8、LCFS(后到先服务)规则 ;服务业排队规则;四、作业排序方法;用SPT规则得出的作业排序;EDD规则;SPT规则:平均流程时间最短,在制品库存量更少。;(二)n个作业两台机床的排序(n/2/P/Fmax);约翰逊规则
如果 min(ai,bj) min(aj,bi)
则工件i应该排在j之前。
如果中间为等号,工件i既可以在工件j之前,也可在之后。;约翰逊规则的基本步骤:
1、列出每个作业在两台机床上的作业时间;
2、选择最短的作业时间;
3、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于第一台机床,则首先进行该作业;
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于第二台机床,则该作业最后完成。
4、对剩余的作业重复进行步骤2和3,直到排序完成。;工件;A2;(三)n项作业在m台机床上的排序;一般n/m/P/Fmax问题的启发式算法——CDS法
坎贝尔等人于1970年把Johnson算法用于一般的n/m/P/Fmax问题,得到 了一个启发式算法,简称CDS法。
1、取首末两道工序,用约翰逊排序,求Fmax
2、取首两道工序及尾两道工序的和,求Fmax
3、取首三道工序的和和尾三道工序的和,求Fmax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的情况(m-1)种都考虑后,比较得到的Fmax,找出其中最小的那个排序方案为所求方案。;例:4个工件在3个机器上作业;;五、相同零件的移动方式;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返回;第二节 制造业生产控制;一、生产作业控制的内涵 ;生产作业控制——将实际生产完成情况与计划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偏差状况对生产作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实时修改与调整,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 ;麦当劳规定;;作业计划编制
(计划调整);二、生产作业控制方法
(一)生产进度控制
(二)生产调度
(三)漏斗模型
(四)面向产能瓶颈的生产控制(约束理论);(一)生产进度控制
1、内容
(1)投入进度控制
对产成品(或零部件)的投入日期、数量,以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
(2)工序进度控制
对产成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上的加工进度的控制。
(3)出产进度控制
对产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生产进度坐标图;;2、工作步骤
(1)生产进度统计
(2)进度差异分析
(3)作业调整
①改变作业顺序
②安排加班
③向其他生产环节求援
④利用外协;(二)生产调度
下达生产作业计划,发现生产进度偏离预定计划而采取的调配资源的行动。;公司调度系统的设置;2、生产调度的三大制度
(1)值班制度;
(2)会议制度;
(3)报告制度。
3、生产调度的工作原则
(1)计划性原则;
(2)预见性原则;
(3)集中性原则;
(4)关键点原则;
(5)行动性原则;
(6)效率性原则。;;
德国汉诺威大学的Bechte和Wiendall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实施输入/输出控制时提出了漏斗模型(Funnel Model)。
漏斗模型的基本原则:工作中心的输入永远不能超过工作中心的输出。;返回;输入输出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