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的体验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PDFVIP

关注生活的体验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生活的体验与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This is the pre-published version. 關注生活的體驗與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 談現象學的人文科學方法在德育教育中如何運用** 李樹英 現象學哲學產生於 19 世紀末。德國哲學家胡塞爾(1859-1938)是現象學哲學運動的發 起人。他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人的意識和人的體驗呈現於意識的結構。現象學旨在描述那些 使意識得以思考意識之外的物體的意識結構。這樣的研究需要將所有的外在事物排除出去(按 照胡塞爾的說法,就是“將它們括弧起來"),對意識的內容進行思考。胡塞爾稱這樣的描述 方法叫做“現象學的還原方法"。這種描述不借助於其它的學科如自然科學中的任何理論、 推理或假設。在他之後,德國的海德格爾,伽德默、法國的薩特、梅洛-龐蒂等對現象學哲學 思想的發展都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實踐的現象學 現象學的哲學思想在西方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並成為當代思潮中最為活躍的哲學 思想之一,同時現象學在許多人文科學及其相關領域加以了運用,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現象學 實踐運動。現象學的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精神病學、文學評論等人文科學的研究近來 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發揮了良好的影響。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現象學的實踐在教 育科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李, 2006) ,形成一種獨特的教育學的人文視角,也就是我們現 在所知道的現象學的教育學或教育現象學(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教育現象學" 源于荷蘭和德國。教育現象學傳統主要與荷蘭的蘭格威兒德(Martinus Jan Langeveld )、拜 騰狄克(F.J.J. Buytendi-jk )、比克曼(Ton Beekmman )、布裡克(Hans Bleeker )、比茨 (Beets )、維米爾(Vermeer )、帕奎恩(Perquin)、斯特拉瑟(Strasser)等名字相聯繫。 這些人物均是荷蘭著名的“烏特勒支學派(the Utrecht School)"的成員。加拿大阿爾伯 達大學教育學院的范梅南(Max van Manen )教授,也來自荷蘭。他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起 開始在北美致力於宣導教育現象學。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他的一系列教育現象學人文科 學研究項目成果以及教育機智的研究受到各國廣泛的推崇,影響頗大。他所在的阿爾伯達大 學教育學院也因此而被譽為“教育現象學的故鄉"。 教育現象學的特徵 教育現象學家范梅南教授認為,教育學從根本上講不是一門科學技術。不幸的是,人們 常常喜歡用實證的科學方式來對待和研究它。教育學是一門成人與孩子如何相處的學問。教 育學作為一門生活實踐的學科更多地需要轉向人的生活體驗的世界。生活的體驗可以開啟我 們的理解力,恢復我們的一種為身體所內化的感知。教學的本質和做父母有著深層次的聯繫。 然而,這些聯繫卻很少為人所探索。其實,撫養孩子和教學均來自同樣的教育學最基本的經 驗:保護和教導年輕一代如何生活,學會為自己、為他人和為世界的延續和幸福承擔責任的 這一神聖的人類職責。 教育現象學注重個人的生活體驗(lived-experience),以學生/兒童、成人(教師、父 母)和他們所生活的世界(life-world )為中心,通過現象學的還原方法,將種種概念化的、 理論化的觀念“括弧"起來,從而將生活中先於思考的種種體驗呼喚出來,並加以有益的反 *李树英 香港教育学院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英文学科发展主任。 1 This is the pre-published version. 思。教育現象學提倡一種“區別於認知型和科學實證型思維方法的教育學思維方法"(Van Manen, 1997 )。教育現象學將教育學的實踐和意義看作是一種思考和反思的活動,將教育的 機智和敏感力看作是教育工作者在思考和反思與孩子們一塊生活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轉變和 變得深邃敏銳的方式。現象學的教育學向我們展示了教學的過程是如何需要機智的 一種 闡釋的智力、實踐性的道德直覺力、對孩子主體性的敏銳性和坦誠,以及在處理兒童情境的 那種臨場果斷。 范梅南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的機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