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_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docx

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_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_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

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张树礼(东营广播电视大学文史系,山东,东营257091)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恩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关键词:施蒂纳;自我牺牲;利己主义文章编号:1008-3340(2003)01-0025-03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275页有这样一段话:“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灭。共产主义者根本不进行道德说教,施蒂纳却大量地进行道德说教。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这段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成员施蒂纳的思想时所说的。因此,正确理解马、恩的思想,首先应了解施蒂纳及其被马、恩批判的思想。施蒂纳是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年代主要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当时,普鲁士官方共和派要求一切人自我牺牲,反对利己主义;新兴资产阶级主张一切为了自我,呼吁个人利益;空想共产主义者也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自我牺牲的关系。一言以蔽之,那是普鲁士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发生、发展并走向反面的年代。受德国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且在黑格尔哲学的滋养下,施蒂纳写作并出版了《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它集中反映了施蒂纳的社会历史与伦理思想。施蒂纳从人性出发去认识人生过程及社会历史。他认为,自保、自爱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本性。一个人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力图从混乱的世界中找出自己、获得自己、保卫自己。他把人生分成儿童、青年和成人三个阶段。施蒂纳认为“:儿童是现实主义的,拘泥于这一世界的事物,以后儿童才渐渐洞悉事物背后的情况;青年是理想主义的,为思想所鼓舞,以后他在工作中成长为成人,随心所欲地处理事物和思想并将他们的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1(P20)可见,他的人生三阶段对应着三种处世态度,即儿童———现实主义、青年———理想主义、成人———利己主义。在此,现实主义的儿童缺乏理性,为事物世界所束缚。理想主义的青年拥有精神,却又在精神世界作茧自缚,把自己的思想作为行为准则而教条化地丧失了自我。只有利己主义的成人才是事物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真正主人。他把个人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并以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则,达到了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与人生过程相类似,社会历史也可分成古代人、近代人、现代人三阶段。施蒂纳指出,古代人是人类的儿童时期,近代人是人类的青年时期,而现代人则是人类的成人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也经历了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利己主义的过程。所以,施蒂纳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就得出了利己主义的成人(他的术语为唯一者)不仅是个人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真正的利己主义者是过去全部历史的目(P269)的”。2在对人生和社会历史作了主观虚构之后,施蒂纳把自己的社会历史思想扩展到道德领域。他认为,在道德生活中,现实主义的儿童或古代人表现为“庸俗的利己主义者”,理想主义的青年或近代人表现为“自我牺牲的利己主义者”。这两类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有具体例证,前者如资产者,后者如吝啬者。庸俗的利己主义者(通常理解的利己主义者)“不符合利己主义者的理想、概念、本质、使命,不是作为自己的绝对否定来对待自己”。2(P271)他们是个人利益的代表。而自我牺牲的利己主义者则是“为了一个目的、一收稿日期:2002-06-20作者简介:张树礼(1969—),男,山东东营人,学士学位,东营广播电视大学文史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26山东电大学报个人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个意志、一个欲望而把其他一切牺牲掉的人”。2(P270)他们的利己主义,特别是个人自我实现问题。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唯心主义是施蒂纳极端利己主义理论发生与发展的基石。施蒂纳的利己主义学说依附于他关于个人生命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的理论。但他的历史观用概念决定事实,用思想支配生活,用精神统治世界,而不是观念来源于客观具体事物的本性及其关系。这种唯心史观与黑格尔用绝对精神构造历史、费尔巴哈用类人来构造历史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们都是德国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产物,都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其次,他们肯定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