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ch3平面电磁波
Chapter 3 平面电磁波 homework: 3.2 3.5 3.10 3.16 3.18 3.25 3.28 在z方向为驻波 在x方向为行波 合成场不是TEM波,为TE波 合成场不是均匀平面波。在等相位面上,场量振幅不是常数 X方向行波的相速度为 对理想介质平面的斜入射 平行极化波的斜入射 平行极化波对理想介质表面的斜入射 介质中 斯奈尔反射定律 斯奈尔折射定律 垂直极化波的斜入射 垂直极化波对理想介质表面的斜入射 全反射和全透射 空气斜入射到聚苯乙烯 全反射 临界角 当θiθc时,由折射定律 全反射的条件是 由光密媒质入射到光疏媒质; 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important 全透射 全透射=无反射 布儒斯特角 Brewster Angle 全透射=无反射 若两种媒质介电常数不等,以任何入射角向两种不同非磁性媒质分界面垂直极化斜入射,都不会发生全透射。 对于非磁性媒质,产生全透射的条件是: ① 均匀平面电磁波平行极化斜入射; ② 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 important 可用于实现极化滤波 Example:光纤是芯径极细,外涂包层的二氧化硅介质棒,其沿轴线的子午面如图所示。n1为光纤芯的折射率,n2为包层的折射率。n1略大于n2。试求:光在光纤中持续传输的最大入射角?c。 Solution: 能使光在光纤中持续传输的 必要条件是 ?2 = 90? 在光纤端面点 A 处,由折射定律得 一般光纤芯径在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之间。我们称sin(?c)为 光纤的数值孔径,它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mail:njfulhy@ —by H.Y.LIU §3.4 均匀平面波对平面分界面的垂直入射 电磁波在均匀、线性、各向同性的无限大单一媒质中传播时,只存 在沿一个方向传输的行波 (Traveling Wave),Maxwell方程的基本 解为平面电磁波。 平面电磁波向理想导体的垂直入射 Ei0 z=0处入射波的振幅 β 媒质1的相位常数 η 媒质1的波阻抗 为使分界面上的切向边界条件在分界面上任意点、任何时刻均可能 满足, 设反射与入射波有相同的频率和极化,且沿-z方向传播 媒质1中总的合成电磁场为 分界面z=0两侧,电场强度E的切向分量连续 全反射 反射系数 Ⅰ区的合成电场和磁场: 任意时刻t ,Ⅰ区的合成电场E1和磁场H1都在距理想导体表面的某些固定位置处存在零值和最大值: 波腹:最大值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 波节:零值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 驻波:波腹和波节点位置都固定不动的电磁波 驻波的变化 行波与驻波的区别 波腹 波节 电磁场驻波振幅分布图 小结 电磁波经理想导体全反射后空间电磁场分布的重要特征: 由入射波和反射波合成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仍然相互垂直; 合成场的振幅随距离z按正弦(余弦)规律变化,形成驻波 (Standing Wave); 电场和磁场在时间上有90°的相位差, 即电场最大时磁场为零, 磁场最大时电场为零, 其平均坡印廷矢量等于零。驻波不传输能量。 由于波节处坡印亭矢量恒为零,故能量的交换过程也只能在λ/4的空间范围内进行,不发生电磁能量的单向传输。 在驻波场中任意固定位置,电场能量、磁场能量随时间变化而相互转换。 形成驻波也就意味着形成了电磁振荡。 Example:向z方向传播的左旋圆极化均匀平面波从空气中垂直入射到理想导体表面(z=0的xoy平面),求反射波的极化状态以及理想导体的面电流密度。 Solution: 右旋圆极化 对理想介质平面的垂直入射 反射系数 透射系数 行驻波:既有行波成分又有驻波成分的电磁波 由于反射波与入射波干涉叠加,电场和磁场的振幅不再是常 数,而是随空间不同位置而变化 (1) R0(η2η1)。 当 在分界面或离分界面半波长 的整数倍处为电场波腹点和 磁场波节点。 在离分界面四分之一波长的 奇数倍处为电场波节点和磁 场波腹点。 (2) R0(η2η1)。电场、磁场的波腹点、波节点位置相反 驻波比 VSWR |R|=0、ρ =1时,为行波状态,区域Ⅰ中无反射波 |R|=1、ρ =∞时,全反射,区域Ⅰ中为驻波状态 反射波坡印廷矢量平均值加折射波坡印廷矢量平均值 =入射波坡印廷矢量平均值 媒质1中为(入射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附教育集团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104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甲级资质单位名录2024版.pptx VIP
- JRT 0254-2022金融网络安全信息科技外包评价指标数据元.pptx VIP
- 韩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案例分析.docx VIP
- 2025年成都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第三批)(1044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SND-智能开关型电动执行机构使用说明书-常州电站辅机股份有限公司.PDF VIP
- 软件产品设计指南.doc VIP
- 2025年最新山东省选调生申论真题 .pdf VIP
-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