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问题及对策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群体迅速膨胀,而与之相伴的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问题也经常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通过跟踪调查三年来的毕业生,就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权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77-02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权益指的是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就业的过程中依法享有的一系列权益和利益的总称,它是每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都享有的平等权益。然而,由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淡薄,也有一些高校缺乏相关就业方面的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法律的欠缺等原因,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的案例为数不少。这些现象的出现侵害了大学生的人身权益,削弱了他们求职的自信心,妨碍了就业市场的秩序。为此,笔者跟踪调查了三届高校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的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来唤醒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权益受损现象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走向市场化,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尽成熟,大学生们为了迫切找到一份工作再加上自己涉世未深,维权意识淡薄,在求职过程中屡屡权益受侵,其主要表现如下: 1 女性大学生受歧视 在应聘时,一些招聘单位明目张胆地把“不招女性”,“女生免谈”,“同等条件下男士优先”等这些具有性别歧视的条款写到招聘启示中。这些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录用后很快就会恋爱、结婚、怀孕、生孩子,其精力就会转移到家庭和孩子身上,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或公司的运作效率和未来,所以拒绝招聘女性。我们向近三年毕业的女生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显示:53%的女生觉得自己找工作时受到了性别歧视,65%的女生认为现在的用人单位存在着“很歧视”或“比较歧视”女生的性别歧视现象。 2 身高歧视 在招聘会上会看到,许多单位在招聘时,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身高问题,身高已经成为就业歧视之一。招聘单位对身高的注重远远大于求职者自身的能力,出现了学历高不如长得高的尴尬局面,正是由于有些单位对于身高的限制使许多大学毕业生与一些待遇优厚、前景发展好的工作失之交臂。 3 户籍歧视 所谓户籍歧视是指一些大城市的招聘单位针对大学生求职和就业所采取的一些不公平政策和待遇。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将“限招本地户口学生”作为应聘的硬件条件,使外地高校毕业的学生对大城市“望尘莫及”,空有一身本事,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即使侥幸录用,也是与本地户口的人同工不同酬;甚至有些单位在招收毕业生时提出了“外地人须有担保人”的过分条件。这些户籍歧视已成为大学生到大城市就业的最大障碍。 4 招聘陷阱 大学生应聘时,经常遇到招聘陷阱。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抓住年轻大学生迫切寻找工作的心理,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设置了种种圈套。比如:在杂志和报纸上刊登诱人的薪酬待遇广告,以引诱大学生前来应聘,殊不知这是他们借用招聘之名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以进行非法活动的惯用伎俩;还有一些骗子利用微博在信息审核方面的不足,在微博上发布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用“年薪十万”或“基本工资加提成”等来吸引大学生,一旦录用却兑现不了承诺。 5 中介陷阱 中介机构所设置的中介陷阱主要表现为:一是收取高额中介费用。二是外地非法中介机构或中介网络,收取一定费用,却以种种理由推脱责任。三是中介机构与一些小公司相互勾结,在收取一定费用后让他们去小公司面试,结果却以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录取他们。这些就业中介机构的出现,不仅扰乱了就业市场秩序,还使大学生的财产权利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6 试用期陷阱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一些单位正是利用此理由来招收大批毕业生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属于试用期,毕业生不但没有报酬而且其劳动强度非常高,等试用期结束后该单位便以经试用不合格为理由将其辞退,有些单位甚至在试用期结束后以种种理由再次延长试用期,试用期在一些用人单位眼中成了无偿榨取大学生血汗的挡箭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大学生的人身权益。 7 合同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签订的劳动合同是非法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口头合同;二是生死合同;三是格式合同;四是霸王合同;五是卖身合同。这些用人单位往往采用事先准备好的合同,对前来应聘的大学生说这是固定的格式,直接让大学生做出“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根本不与大学生协商,而且其具体内容也不向大学生讲明;还有些用人单位为了推托所作出的口头承诺,不签订或者拖签劳动合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