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如何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浅议如何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表达技巧鉴赏题是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一类考题,失分较严重,除了与积累偏少有关外,考生相关知识的匮乏,甚至不明白“表达技巧”究竟从何思考回答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种类繁多,角度多样,我们应依据实例认真归纳分类,以便熟练掌握。
一、熟知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
表达技巧包含四类,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其中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衬托、对比、用典、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抑扬结合、象征等;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比拟、对比、借代、双关、对偶等;描写手法主要考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中的渲染和烘托等;抒情方式常见的有: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等。其中,有些表现手法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衬托、对比、用典、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也属于抒情方式。
关于如何分辨它们,要求我们必须熟知其内涵,还得多分析感悟相应实例,才能真正铭记于心,灵活运用。
二、密切联系课文,引入源头活水
其实,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不少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刘禹锡《石头城》中的“借古讽今”,杜甫《登高》中的情景交融,辛弃疾《清平乐》中的“白描” 等,不一而足。
当然,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钩连”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桂枝香 金陵怀古》等篇目,都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春夜喜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运用了虚实结合。也可以从课内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而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一些课外篇目也采用了这种手法,这样就可以取得“小投入”而“大产值”的效果。
三、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有些古诗词考查题目虽然在具体语句上进行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特别要明白的是,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的讲究,只有全面把握诗歌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例一: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逐臣:是被放逐之臣,这里指贾谊因力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步)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第二步)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第三步)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四、申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
前面说过,表达技巧丰富多彩,设题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必须从哪个角度鉴赏,答题时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表达技巧只是,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做出分析说明即可。
例二: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哪里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中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就是“芭蕉”的喻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是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
答案:把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冷”“绿”,“冷”使人感到那仅仅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绿”则给人以美丽的联想。
五、善于比较分析,辨清相近手法
在实际阅读鉴赏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烘托与衬托”、“对比与衬托”、“比拟与比喻、拟人”含混不清,要想辨清,首先得牢记对它们的定义,其次要总结出它们的区别,第三要通过实际例子找准强化这种印象。关于对它们的定义,这里简略不提,主要来谈谈它们的区别。
(1)烘托与衬托的区别。①烘托指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现的事物写出来,即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叫烘托,在相应句子中,它只写前一事物,而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②用作烘托的次要事物与主要事物是相关的,而用作衬托的次要事物与主要事物是相似或相反的。
(2)对比与反衬。反衬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与被衬托的事物,最终要突出的是被衬托的一方,两个事物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