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农水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宝应县农水规划

综合说明 、规划背景 为加快宝应县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委员会、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农经发〔2009〕1849号、苏财农〔2009〕254号)要求,宝应县开展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依据,中央和省、市级各类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也将严格按规划安排项目。为此宝应县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县级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实施后,将改变宝应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大大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碟形洼地西部,地理位置在北纬33°03′~33°25′,东经119°08′~119°43′之间。东与盐城建湖、泰州兴化等地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淮安市金湖、洪泽等地相连,北与淮安市楚州区毗邻。全县总面积1467.48km2,耕地面积85.2万亩,县境内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网稠密,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地貌。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运东、运西两部分。 宝应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6℃,全年日照时数2181h,无霜期301d,年蒸发量1443.6mm,年平均降雨量950.1mm,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大1858.9mm(1991年),最小478mm(1978年)。年内季节间分配不均,6~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0~70%,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天气形势。梅雨和台风暴雨极易造成灾害性天气,形成涝渍危害,影响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依靠大运河自灌水和提抽里下河水,水资源基本能满足使用需求。 社会经济状况 宝应县现有安宜、范水、曹甸、望直港、夏集、柳堡、黄塍、西安丰、泾河、鲁垛、广洋湖、射阳湖、小官庄、山阳等14个镇及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和江苏宝应经济开发区2个开发区,共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9‰,其中农业人口万人,人。宝应县是农业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工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工业同比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达元,粮食总产达到万t,比上年增加万t,增长%。3、灌区及农田水利基本现状 宝应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20.12万亩,现有耕地面积85.2万亩,灌溉面积81.75万亩。县境内有个灌区,分别为运东自灌区、运西灌区、宝射河灌区和大三王河灌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灌区现有干渠29条,干渠长度428.09km;支渠379条,渠道长度达到807.06km;斗渠3929条,斗渠长度为1864km,主要渠系配套建筑物共有5506座,灌排泵站578座、设计流量466.6m3/s、总装机容量24480kW。现有县乡河道585条,村庄河塘2105条。初步建成了挡、排、灌、降四套工程体系,包括以“五纵四横” 骨干河道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引水干渠结合提水泵站相配套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宝应县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现有引、挡、灌、排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5298座,全县现有农业圩口241个,圩内配套泵站1561座,装机容量49612kW,设计流量862.9m3/s。分别从1999年、2001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5亿元,修建防渗渠道428.9 km,新建喷灌工程0.2万亩,更新改造泵站 4 座,新建和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 66 座,共建成旱涝保收高产农田35.25万亩,使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模达到了14.93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宝应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仍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也不高,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防洪除涝工程设施薄弱 除运东区排水条件较好外,其余地区约有30%的圩堤和圩口建筑达不到防洪设计要求,低洼地区的内部排涝动力缺乏,有近60% 的排涝面积排涝设计标准在5年和5年一遇以下。大、中、小沟淤塞严重,通而不畅,严重影响农田的排涝。且因缺少桥梁等交通设施,或桥梁太小而严重影响排涝能力。 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低 运东自流灌区现有灌溉设计保证率75%,其他圩区由于提水灌溉动力设备不足,灌溉设计保证率低于75%。 工程设施配套不全、老化损坏严重 灌区建筑物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更由于当时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缺乏正常维护和管理,骨干工程设施配套率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