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尘埃落定 赢家银联恐难坐老大交椅.docVIP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尘埃落定 赢家银联恐难坐老大交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尘埃落定 赢家银联恐难坐老大交椅三年的马拉松长跑,中国银联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赢家。 日前,在中国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银联总裁许罗德对外公开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基本确定为银联标准。此言一出,业界哗然。业界都清楚,银联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2.45GHz标准在三年的时间里明争暗斗,都企图占据移动支付的话语权。 在业内人士看来,移动支付标准的尘埃落定,无论是对手机生产厂商,还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都是利好消息。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就表示:“标准确立之后,手机厂商可以放心生产13.56MHz的近场支付手机,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以放心地运用13.56MHz标准进行产品开发,标准越早确立对相关厂商越好。” 在银联方笑意融融的背后,作为落败一方的中国移动的失落感不言而喻。三年的精心布局,瞬间打了水漂。不过,尽管并未能在标准之争中取得胜利,但中国移动手握着近7亿的手机用户,在移动支付领域有着天然的“群众基础”,中国银联要想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怕也并不轻松。更严峻的现实是:尽管标准之争已经没有悬念,但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未来的市场培育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诱人的蛋糕 移动派和银联派在移动支付标准上的你争我夺,缘于移动支付产业所蕴藏的巨大“金矿”。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609%;预计2012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5亿元,到2015年将达到1046.7亿元。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前景也被业界寄予厚望。 德勤近日发布的《2012-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报告也佐证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美好蓝图。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令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参与企业积极行动,纷纷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报告同时预测:到2015年,移动支付将成为我国主流的支付手段。 面对前景乐观的市场,拥有支付主场优势的中国银联自然是坐不住了,同样跃跃欲试的还有掌握着大量手机用户的中国移动。为了共同布局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在2003年就合作过,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后来,双方为谋求业务模式的主导地位而各自为营。 时间倒退到三年前,当时中国银联推出了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这个标准在国内外市场上发展得较为成熟,广泛应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大部分POS终端机,第二代身份证和很多城市的公交一卡通等都利用了这项技术。同时,这个标准采用的13.56MHz频率也是金融机构唯一认可的可进行非接触金融支付的频率。除了成熟的市场基础之外,移动支付离不开银行间的结算系统,这也使得中国银联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无人能及。 在中国银联采用现成的国际通用标准之时,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2.45GHz技术标准。其最大的优点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大面积推广后能避开国外标准高额的专利费用。而此起彼伏的专利大战让部分业界人士担心,尽管银联标准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征收专利费,但随着我国的手机支付市场规模的日渐庞大,高额的专利费用的征收将随时变为可能。 除了拥有2.45GHz技术标准的核心专利之外,中国移动海量的手机用户也成为了其在移动支付市场竞争的最有分量的利器。 持续发酵的争斗 标准上的分庭抗礼只是开始,接下来双方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上也暗中较起了劲。 2009年9月,中国移动启动了10省范围内的手机移动支付业务试商用。根据中国移动的技术标准,用户只需更换内置RFID的SIM卡,便可实现手机近场支付,这也使中国移动当年发卡超过百万张。 次年3月,中国移动以398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增发的逾22亿股新股。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彼时毫不掩饰入股浦发的醉翁之意:“入股浦发银行,最主要的目标是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即移动金融。在手机支付上,中国移动未来的空间很广阔。” 这边厢,中国移动紧锣密鼓;那边厢,中国银联也没有闲着。2010年,中国银联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等省市相继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试点,随后又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商业银行和众多社会第三方支付机构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除此之外,中国银联在终端方面布局频频,已经与大唐、TCL、HTC等手机生产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就在今年8月17日,中国银联与三星电子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备忘录,三星GALAXY S 手机在置入集成银联安全支付芯片的手机卡后,可同时支持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