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利益问题.PDF
编者按: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问题。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是由土地问题引起的,
所以如何解决好农村土地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收
入的提高,关系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建国以来,我国两次解
放农村生产力 (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承包负责制)都是从土地问题入手,新的发展阶段解决 “三农”
问题也必须从土地问题入手。围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本期推出专题栏目,重点收录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
任、研究员李成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宏观经济室主任、研究员党国英等著名专
家学者的专题文章,以及广东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关于 “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专论文章,请关注。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利益问题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院长
观
◇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人口增加的绝对值过大的作用下,任何单纯农业的体制变化或
点
者政策调节,都已经不可能根本扭转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
速
◇但由于土地面积一定、而劳动力绝对过剩且不断增加,劳动力作为要素投入即使无效
益也仍然追加,使得资金和技术等其他要素难以在边际报酬的作用下对劳动力进行替代,在
递
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领域,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有时候就是不显著。
◇统农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都已经有了外出就业的经验,其劳动力机会收益随
之成为 “影子价格”,农村劳动力价格也就参照非农就业价格被 “显化”出来。
◇农户收入低、投入低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是国情矛盾的硬约束条件下,农户的土地
规模有限,而不是承包期长短的问题。
4 GUANG DONG ECONOMY 6/2008
·特稿
土地制度不仅是农村制度变迁研究的首要问题, 下,任何单纯农业的体制变化或者政策调节,都已经不
而且无论其变迁形式是激烈的战争还是温和的改良, 可能根本扭转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的趋势。因此,令我们
[1]
最终形成的制度内涵总是相对稳定的 。人们如果对建 自豪的农业文明史给今人留下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可能
国以来的土改 (1949)、大包干 (1978)、“延包30年” 解决、只可能相对缓解的基本国情矛盾──人地关系高
(1998)这三次有本质上相似之处的制度安排的认识不 度紧张。
清晰,往往会把复杂的农村社会经济问题 (亦即“三农 2、小农村社经济条件下土地无限细分的财产制度
问题”)简单化,进而对土地制度变革寄予急功近利式 必然导致人口过剩
的过高期望,由此忽视更为艰苦细致的农村组织、制度 正是在这个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下,使得任何土地过
的创新…… 分向少数人集中的制度安排都无法维持社会稳定,中国
农业社会才不得不以 “均平”为传统理念,逐渐形成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