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理概念与先秦哲学──论陈汉生的观点.doc
真理概念先秦哲學論陳漢生的觀點
方萬全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Donald Davidson, 1917-2003)的哲學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對他來說(belief)與真理(truth)三個概念密切相關,而且不能相互化約,因此沒有哪一個概念是最為根本的。更仔細地說,戴維森還認為一個人若要具有思想,則他必須具有信念概念,而若要具有信念概念,則他必須具有真理概念,因此在他看來,一個人若要具有思想則他必須要具有真理概念(Davidson 2001f)。
但是約自一九八O年代中期起,陳漢生(Chad Hansen)在其一系列對先秦哲學的研究中,卻有與此極為不同的看法。譬如說他認為「古典的(classical)的中國哲學家根本沒有真理概念」(Hansen 1985: 491),或者認為「〔古代〕中國人(Chinese)〔或中文?〕沒有真理概念」(Hansen 1985: 491)。但是如果戴維森是對的,那麼如果中國古代哲學家沒有真理概念,他們便不可能有思想,更遑論成為哲學家。或許陳漢生也體認到他的說法是太過了,因此他有時轉而從後設(meta-)的角度來談先秦有無真理概念的問題。於是他談到在古代(哲學中)的語言理論(theories of language)中,真理概念不扮演什麼角色(Hansen 1985: 493)。他也談到古代中國哲學家未使用真理概念來對他們自己(doctrines)的哲學理論中,並不依賴(學說之(true)或假(false)這樣的區分(Hansen 1985: 491-492)。有時陳漢生更為小心地陳述他自己的觀點。因而他說他的觀點「……不是關於在古典的哲學中文中(classical philosophical Chinese)什麼能或不能被說,而是關於什麼〔曾〕被說了」(Hansen 1985: 492-493)。
但是我們要如何判定在古代的中國哲學中什麼是曾被說了的呢?陳漢生認為光以古代的哲學文本能否以某一方式被加以翻譯,並非是判定什麼是曾被說了的的最佳方式(Hansen 1985: 492)。畢竟他認為可能的翻譯不只一個,而傳統的翻譯方式正是把古代的哲學文本翻譯為具有真理概念的一個方式,因此以翻譯方式來判定什麼是曾被說了的,會(beg the question)之嫌(Hansen 1985: 492)。於是陳漢生提出了另一種判定方式,即如果以其所謂的實用的(pragmatic),或即非以真理為基礎的(nontruth-based)方式來詮釋先秦的哲學文本所呈現的一般性特色(general character),要比以真理為基礎的(truth-based)的詮釋來得好,那麼在古代中國哲學中真理就不曾被說了,或即真理概念不出現在這些文本之中(Hansen 1985: 492)。因此若要探討陳漢生對真理概念與先秦哲學的關係所持的看法是否站得住腳,我們需先要知道非以真理為基礎的詮釋方式是否真的比以真理為基礎的詮釋方式要來得好。
但什麼是陳漢生所謂的詮釋(interpretation)呢?他把詮釋看成是類似於科學理論的解釋性的(explanatory)理論(Hansen 1985: 493)。而解釋包括對文本(texts)的解釋,以及提出理由(reason)或根據(grounds)來說明何以哲學文本的作者會做其所做的宣稱,其中包括陳氏特別提到的文本作者所採取的特殊的語言理論(theory of language) (Hansen 1985: 493)。陳氏並且還認為我們所要的詮釋需要「……陳述古典的中文如何〔可被用〕來說明〔先秦哲學家〕有對語言的實用〔或語用〕(pragmatic)的,而非語意的(semantic)興趣」(Hansen 1985: 492)。換言之,詮釋作為一個解釋性的理論所要解釋的包括古代的哲學文獻,以及何以這些文獻的作者做做求(Hansen 1985: 493)。
在說明了陳漢生以詮釋為基礎的論證策略之後,接下去上其(translate…into)中國對語言、邏輯與知識作理論思考(theorizing)的方式,與西方的方式極為不同(differ radically)」(Hansen 1985: 495)。這一句話本身是相當欠缺說服力的,因為若是對兩者的差異未有進一步的說明,光有差異並不足以證明先秦哲學中到底有沒有因此(philosophy of language)上的差異。此項差異又可粗分為兩部份:第(Hansen 1985: 495-496)。對陳漢生而言,指出先秦文法分類上有別於西方之分類的一個主要用意是:先秦中文文法上的特殊性使得「真」(或「為真」)這個述詞(predicate)變得無用武之地,而這也至少部份地說明了何以真理概念在先秦哲學中不扮演什麼角色。第二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