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场景转换看海明威的创作心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场景转换看海明威的创作心态   “场景”是指故事展开的背景或者说是发生的地方,以场景的转换来串联故事是许多作家常用的写作方式,同时其创作情感也熔铸于这些场景当中。   《太阳照常升起》给世人呈现了美妙的场景转换,既有醉生梦死的巴黎生活底色,又有充斥着血腥的西班牙斗牛场面,还有平静安宁的布尔戈特钓鱼场景,这些场景共同支撑起《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的整体脉络,为所有人物的活动以及个性展现提供了活动背景。   一、巴黎底色   一战结束后,满载战争荣誉的海明威回到家乡,过着享乐气息浓厚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却与清教消费观念相去甚远。1921年,海明威带着美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的“艺术家只要离开本国,就能自由地生活,就能充满创造力”的想法来到巴黎寻找新的生活。然而巴黎在海明威的创作中却是作为灯红酒绿、虚无幻灭的背景出现的。   《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正式描写巴黎生活是在第三章的开头:“电灯广告牌开始闪亮,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时亮时灭,行人来来往往,马车在川流不息的出租车行列旁?N?N地驶过,妓女在寻觅‘晚餐’。”这是巴黎的街头生活,给人一种灯红酒绿、低沉迷茫之感。   在这样的巴黎底色的衬托下,出现迷惘的主人公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主人公杰克在一战中受伤,无法与自己深爱的布莱特真正结合;布莱特的第一任未婚夫在一战中战死,只能以流连于多个男人以及喝酒的方式来暂时忘却烦恼;罗伯特?科恩仓促结婚,“没有真正品尝过爱情的滋味”,总是梦想着逃离巴黎,去南美寻找真正的自我。   海明威将主要人物放置在灯红酒绿的巴黎社会之下,原因在于作为移居巴黎的代表,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作家都因为战争变得软弱无能,他们只能选择饮酒享乐来摆脱战争阴影,巴黎这个发达且包容的城市成了他们的避风港,巴黎的存在本身就是人们内心绝望和对未来生活极度迷惘的一种体现。   二、潘普洛纳   在海明威游历的所有国家中,西班牙是他魂牵梦绕的一块心灵净土和极度向往的精神家园。尽管西班牙斗牛充满了危险、血腥与死亡,斗牛城市充斥着血的味道,作家依然醉心于此。   《太阳照常升起》中海明威极力描写的潘普洛纳是以“奔牛节”著称的西班牙东北部城市。作品中杰克与朋友比尔执行“去西班牙做一次钓鱼旅行”的计划,自此海明威的场景描写转向了西班牙。海明威将潘普洛纳定位为展示美好自然、昂扬生命力量、释放自我的舞台,这是一种与巴黎完全不同的场景设置。   潘普洛纳的宗教狂欢节――奔牛节,让各位主要人物品尝到释放自我的快感,这种释放是斗牛王者罗梅罗所赋予的。海明威塑造的这个硬汉形象“从不矫揉造作,他的动作总是那么直截了当、干净利索、从容自然”。身为拳击手的科恩十五次挥拳击倒了罗梅罗,而罗梅罗则十五次挣扎着起身,站立在他面前。这个过程中,科恩从愤怒、不解,直到恐惧并最终明白,把自己彻底打垮的不是技术,而是罗梅罗无比坚硬的精神品格。   相对于巴黎场景中的颓废、麻木、虚无,海明威在潘普洛纳这个西班牙斗牛场景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既没有“迷惘的一代”的颓废,又没有英雄自居劲头的罗梅罗,这是英雄的代表,也是生命力和自我的象征。潘普洛纳这个场景的塑造既写出了人物的转变,也深刻表现出海明威的西班牙情结以及他对“硬汉性格”的推崇和挚爱。   三、幻灭马德里   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对于海明威来说是一个大本营似的存在。很多学者将马德里看做是作品中迷惘式人物精神修复的场所,但是笔者认为马德里是一种类似于巴黎却不完全同于巴黎的存在。巴黎的醉生梦死是一种逃避式的,而马德里则是真正代表幻灭的现实社会。   小说的第十九章中杰克与朋友们分离,独自前往圣塞巴斯蒂安。但潘普洛纳所带给他的那种决绝的生命意识又不见了。他一方面觉得“重返法国使人感到很生疏,回到巴黎又会花天酒地”,另一方面又认为“在法国,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种迷茫、矛盾的心理再次占据了杰克的心,一切好像都回到了起点。虽然觉得返回西班牙是愚蠢之举,但仍然踏上了西班牙的土地。   马德里在海明威笔下成了幻灭的象征,文章最后的结尾也非常意味深长。布莱特感慨“咱们俩要能在一起该多好啊”,突然出现的穿卡其制服的交警打断了这种幻想,两人在一起也只能是“想想的甜蜜”,交警的出现实际上宣布了两者爱情的死亡和幻灭。   海明威将马德里作为两位主人公情感幻灭背景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方面表明迷惘者的迷惘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另一方面也使整部作品形成一个圆形结构。这样既完整地讲述了故事,也深刻地表达了海明威当时迷惘的生活态度和创作心态。   四、小结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场景转换可以说是一个巴黎与西班牙的循环,主人公最终在西班牙表现出终极幻灭感。这主要来自于海明威自身的迷惘和矛盾,这种由于自己无法走出当时迷惘的怪圈而设定的结局,更便于读者理解海明威当时的创作心态并深切地感受现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