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邓子恢农业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摘 要】邓子恢(1896-1972),福建龙岩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邓子恢长期领导中国农运、农业改革与发展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农业思想。邓子恢农业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的革命历程紧密结合,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邓子恢;农业思想;实践基础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4-0028-02
一、早期的学习经历
1896年8月17日,邓子恢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对农民的疾苦深有体会,他从小就暗自许下帮助农民改变命运的决心。1917年,他东渡日本,寻求治国养民的良方。1918年,邓子恢归国从商,在堂兄开的杂货店打点生意。在此期间,他不仅积累了管账理财的经验,为成为苏维埃革命政府的“红色掌柜”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并于1921年在龙岩当地组织了先进团体――“奇山书社”,吸引了一大批向往革命的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书社先后购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新潮》《共产主义的ABC》《国家与革命》等当时先进刊物,这对龙岩当地的革命思想起了启蒙作用。1923年,《岩声报》在“奇山书社”的基础上孕育而生,此报的出版“目的在于揭露社会黑暗,报道群众斗争,推广革命思潮,宣传社会主义”[1]。在3年的办报过程中,邓子恢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后来的革命岁月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方面的论述,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在中国农业政策方面的制定。
二、开展农民革命的经历
归国后的邓子恢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后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进化,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阶段。1925年,邓子恢毅然投身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投身于江西省崇义县的农民运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邓子恢于1927年组织了轰动一方的后田暴动,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1929年,盘踞于龙岩一带的土著军阀陈国辉率部参加粤桂战争,以致龙岩几近空城,时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的邓子恢,组织闽西地方武装,配合红四军三战三捷,攻克龙岩城,彻底摧毁了返回增援的陈国辉的势力,为进一步推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邓子恢也因此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从1930年10月开始,邓子恢致力于对闽中、闽东农民运动的领导工作。1932年7月,邓子恢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财政部部长。革命斗争和财经工作的经历,培养了邓子恢的理财能力,为他后来领导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尤其是合作社内部的财政工作储备了丰富的经验。
抗日战争期间,邓子恢就职于新四军军部,全面负责农民运动与减租减息工作。解放战争期间,邓子恢在山东、中原等地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在此期间,他深入开展了农民群众的动员与组织工作,与农民的亲密接触,使他充分了解到了中国农民的心理状态,了解到中国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他以后领导中国农村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十多年领导农民的革命经历,使他成?榈敝?无愧的农民专家,对农民的深刻理解,使他在工作中始终为民所想,他制定的农业政策也更符合农民群众的利益,更能被农民群众接受。
三、新中国成立前领导农村工作的经历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对农村合作化生产方式的探索,邓子恢在这一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早在1930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就对合作社的生产方式做了积极尝试,邓子恢经过认真研究,为合作社编写出《合作社条例》,成为当时指导闽西农民互助合作的重要文件,也是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的雏形。1931年春,毛泽东与邓子恢等人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可付诸实践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即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这一方法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力量,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也成为后来邓子恢在农业政策制定方面的阶级准则和分配原则。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邓子恢担任财政部长,兼任代理土地部长,任职期间邓子恢时刻关注合作社的发展,并在财政方面给予一定帮助,这一时期金融工作的经历为邓子恢领导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奠定了经济思想基础。1933年,为克服中央苏区财政困难,邓子恢着手创办了粮食合作社,后又在工业、商业、金融业、运输业等领域陆续创办了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的出现不仅有效缓解了当时财政紧张的局面,从经济上巩固、发展了中央苏区,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奠定了实践基础。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