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工作总结-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试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要求并以此为导向进行原创试题的开发选择题题五种题型直问式组合式否定式主题式情境式非选择题题中古史分题世界史分题探究题中国近现代史分第一试题的命制在命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识记目标的试题记忆的准确性理解目标的试题思维的全面性运用目标的试题能力的综合性依据学生的学习周期适时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试卷分析工作把试卷按选择题材料题两大题型进行整理量化分析包括考点分布失分点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得分率错误率平均分等等的统计把较重要和较急迫解决的问题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确定为试卷讲评的主要目

(1)关注试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要求并以此为导向进行原创试题的开发。 (1)选择题(13—18题):五种题型(直问式、组合式、否定式、主题式、情境式) (2)非选择题:19题:中古史(8分)、20题:世界史(8分)、22题:探究题:中国近现代史(12分) 第一、试题的命制 (2)在命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识记目标的试题(记忆的准确性) 理解目标的试题(思维的全面性) 运用目标的试题(能力的综合性) (3)依据学生的学习周期适时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 1、试卷分析工作。 把试卷按选择题、材料题两大题型进行整理、量化分析,包括考点分布、失分点、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得分率、错误率、平均分等等的统计,把较重要和较急迫解决的问题,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确定为试卷讲评的主要目标。尤其要重点关注教师的预估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偏差较大的试题,以此来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答题心理。 第二、试卷的讲评。 (1)总结考试成绩。 (2)针对错误进行评讲。 (3)摆出问题让学生探究。 (4)提供模拟训练。 2、试卷讲评过程 建立错题集: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及时整理归纳,及时更新。老师要经常查阅、批改、分析、总结错题集,把握整体情况。 第三、课后的总结。 学生的“学” 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不准、答非所问;2、史实严重缺失,知识混淆,基本概念含混不清,没有整体史观;3、缺乏条理性和概括能力;4、对材料的解读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较弱;5、语言空洞,没有史实支持,大话套话比较多。6、书写潦草,错别字多。简单概括为:知识欠缺、能力不足、技巧匮乏、表述不全 一、掌握基本的史学观点 1、唯物史观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关于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2、全球史观(整体史) 主要观点:(1)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与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2)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世界各地区间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3)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3、现代化史观 主要观点: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核心)、信息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多元化;社会面貌的城市化等。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的演进。(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探索就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4、文明史观 主要观点:(1)从纵向看:以生产力作为考察人类历史进程:蒙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3)从横向看:分为物质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制度文明史)、精神文明史(文化文明史),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汤因比《历史研究》)。(3)对待文明应坚持平等和开放的态度,努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5、社会史观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用多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革命史观: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 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近代化; 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文明史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社会史观:促使近代中国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趋向于近代化的变化。 以辛亥革命为例,用新史观评价其影响 文明史观——革命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推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现代化史观---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对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史观—— 革命对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掌握基本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