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皮胶原,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质.docVIP

林蛙皮胶原,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蛙皮胶原,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质

林蛙皮胶原/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质 卢 静1,王雨佳1,凌炜诗1,陈旻骁1,李长红1,关 爽1,邓旭明2 (吉林大学,1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动物医学学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62) 引用本文:卢静,王雨佳,凌炜诗,陈旻骁,李长红,关爽,邓旭明. 林蛙皮胶原/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227-2233.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7.14.016 ORCID: 0000-0002-8323-3082(卢静)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胶原海绵:是通过将胶原蛋白与其他化学物质经混合、冻干、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海绵状物质,能吸收大量的组织液,与伤口有较好的贴合性,可维持湿润环境,防止机械性创伤及伤口的感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生物材料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胶原海绵的胶原蛋白多来源于禽类、牛、猪等动物,由于这些动物可能带来疫病危险,还存在社会文化及宗教制约,因此鱼等水产品及其他替代来源胶原海绵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林蛙:是中国珍稀的药用动物,林蛙皮是林蛙取油后的废弃物,其胶原蛋白含量丰富(26%-37.86%)且量大,无污染和疫病危险,具有开发成为胶原海绵的潜力。 摘要 背景:林蛙是中国珍稀的药用动物,林蛙皮是林蛙取油后的废弃物,其胶原蛋白含量丰富且量大、无污染和疫病危险,具有开发成为胶原海绵的潜力,但目前尚未见林蛙皮胶原海绵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 目的:对林蛙皮胶原海绵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考察林蛙皮胶原海绵的物理性质及体外细胞相容性。 方法:利用壳聚糖和戊二醛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海绵进行改性,以壳聚糖与胶原蛋白质量比(1∶1、1∶2、1∶4)、戊二醛浓度(1%、1.5%、2%)为实验因子,以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吸水倍数、机械性能和热变性温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林蛙皮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观察林蛙皮胶原蛋白海绵表观形貌。将9种林蛙皮胶原蛋白海绵分别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与结论:①确定林蛙皮胶原海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与林蛙胶原蛋白质量为1∶1,戊二醛浓度为1%,在该条件下,林蛙皮胶原海绵的吸水倍数为5.22,断裂伸长率为10.96%,热变性温度为81.24 ℃;此条件下的林蛙皮胶原海绵孔径200-400 μm,网孔大小基本一致,排列有序;②除壳聚糖与胶原蛋白为14、戊二醛浓度为1%或5%的林蛙皮胶原海绵外,其他林蛙皮胶原海绵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活性均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细胞的活性和生长;③结果表明,林蛙皮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collagen/chitosan composite sponge from forest frog skin Lu Jing1, Wang Yu-jia1, Ling Wei-shi1, Chen Min-xiao1, Li Chang-hong1, Guan Shuang1, Deng Xu-ming2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2,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Forest frog is a rare medicinal animal in China, but the skin of forest frog is waste after Oviductus Ranae production. The forest frog skin is rich of collagen, and is large in quantity without pollution and disease risk. So the forest frog skin has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collagen sponge; however,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collagen sponge preparation as ye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of collagen sponge from forest frog ski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cell compatibility. METHODS: Chitosa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