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区域古湖滨线地貌特征空间分布及-地质科学
地 质 科 学
2012年7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7(3):730—745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区域古湖滨线
地貌特征、空间分布及高原湖泊演化
1,2 3 1 1
孟 恺 石许华 王二七 苏 哲
(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3.DepartmentofGeosciences,The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UniversityPark,PA16802,USA)
摘 要 结合新近获得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和详细的野外调查,首次对青藏高原内部大型单个
湖泊古湖滨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量。综合色林错周边古湖滨线的地貌、沉积及地形特征,本
文首次提出色林错周边区域古湖滨线从地貌上可以分为 3类:1)处于高位,保存完好且非常
连续的单级“高位古湖滨线”;2)高于高位古湖滨线、严重退化、只有零散保存的多级“退化古
湖滨线”;3)低于高位古湖滨线、保存最好而非常连续的“低位古湖滨线”。野外系统测量表
明,高位古湖滨线高程约4593m,最高退化古湖滨线高程为4640m。高位古湖滨线一致的
高程分布表明:1)晚更新世高位古湖滨线形成时期存在一个更大的色林错古湖;2)自晚更新
世以来,在色林错周边200km范围内,不存在构造差异抬升。结合前人对西藏内部大型湖泊
古湖滨线的年代学研究及本文的高程测量分析,指出关于晚更新世西藏中东部统一的古大
湖———“古羌塘东湖”的提法值得商榷,晚更新世高原内部各大型湖泊更可能是通过河道串
联。
关键词 色林错 古湖滨线 古羌塘东湖 差分 GPS
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12)03-730-16
1 引 言
青藏高原内部广泛分布有数以千计的内流湖泊(郑绵平等,1983;姜加虎等,
2004)。由于这些湖泊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其湖面变化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自然环
境的变化。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是利用遥感手段观察这些湖泊,尤其是某些大型湖泊(比
如纳木错、色林错和扎 日南木错等)的湖面变化,以探讨近期的气候变化(杨 日红等,
2003;边多等,2010;万玮等,2010;Zhuetal.,2010;孟恺等,2012)。晚更新世以来这
些湖泊周围广泛发育了大量的古湖滨线(郑绵平等,1983;李炳元,2000;朱大岗等,
2001,2003;施雅风等,2002;赵希涛等,2002,2005,2011;赵元艺等,2006)。通过观
察测量这些古湖滨线和湖区沉积物,前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湖泊的古湖面演化及相应的
高原古气候环境变化(Kashiwayaetal.,1991,1995;顾兆炎等,1993;赵元艺等,2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 目(编号:2011CB403106)和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编号
资助。
孟 恺,男,1982年4月生,博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michael.meng@mail.igcas.ac.cn
2012-01-06收稿,2012-06-25改回。
3期 孟 恺等: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区域古湖滨线地貌特征、空间分布及高原湖泊演化 731
Lietal.,2009;Kongetal.,2011)。有些研究还进一步提出青藏高原在晚更新世存在一
个河湖串联的“泛湖期”(郑绵平等,1983;李炳元,2000;施雅风等,2002)或者一个统
一的古大湖———羌塘东湖及西湖(朱大岗等,2001,2003;赵希涛等,2002,2011)。然
而,迄今为止,前人的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测量分析湖泊的单个或局部的古湖滨线高
程剖面,对单个大型湖泊同级古湖滨线的地貌展现及其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比如高程是
否一致,同级古湖滨线在该湖的不同部位是否受到构造影响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