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资源.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水资源

21世紀,水的世紀 演講者:張嘉玲 博士 逢甲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2008.10.23 議題分享 生活中的水 台灣的水資源 水質水量控制 一、生活中的水 1.水與文明 河流孕育著世界最早的文明 尼羅河谷文明 印度河谷文明 地中海文明 黃河流域文明 世界的文化區分 埃及尼羅河 印度恆河文化 地中海與歐洲 中國黃河 多瑙河 巴黎塞納河 倫敦泰晤士河 日本東京灣 台灣 大甲溪 高雄愛河 2.水文化的變遷—最初 生命之水 人類與水最初的遭遇是在母體胎內的羊水,且成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物質,人除了飲用水外,在生活環境中與其他生態的關係都是靠水以結緣,水緣形成水文化的基礎。 生活之水 我們的袓先,早期居住於河口、河岸,利用河水為水源,並利用河水沖來的倒木做建材及柴木,利用上游沖刷下來的壤土以耕作,也利用河水作為舟運交通,繼而漸向上游開拓,人類與水也結下不可分割深厚的水緣。 水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後(1) 社會與經濟的水 但當人口愈來愈多,漸漸開始向陸地開發,都市漸漸形成,而人類距水漸行漸遠,開始轉為治水與利水並進,在築堰築堤之同時設置水閘門與水渠從河川引水,以水閘門控制水量,以水渠引水至目的地,圳渠所引的水不止是供灌溉之用,同時也供應村落之生活用水、生產及消防用水,甚至較大圳渠兼供交通之用。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這些圳渠所形成的系統周邊,即為人口聚居之處。 水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後(2) 對立性的水 當陸上的交通發達後,河川的機能漸單純化,人類不再花時間去浚渫河床,而改築加高堤防以防水災,河堤分隔出河內河外,水變得不容易接近。市鎮愈大,生命財產保護要求愈高,都市侵佔河川範圍也愈大,技術愈進步、堤防愈築愈高,都市人口距水雖在咫尺,但似愈離愈遠,人與河川關係愈淡,水緣也愈消失。 水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後(3) 功能取向的水 近年都市由於人口密集,車輛太多交通繁雜,原來河川文化時期留下來的圳路,除被拾棄做為排除污水外,進而嫌棄其存在,而漸被加蓋成為道路、商店街、停車場,對於道路下排水溝的污水則不見為淨,都市市民與水絕了緣,只知道用水卻不知道水,這就是自來水文化。 3.全球的水環境系統 水資源何其珍貴 地表有70%的面積為水所覆蓋 97%為海水,3%為淡水 淡水的部份 75%以冰山或冰河方式存在 22%為地下水 3%為湖泊、河流、土壤、大氣層及生物組織中的水 水文循環 影響逕流的因子 氣象因子 降水 截留 蒸發及蒸散 地文因子 流域的幾何及物理特性 河川的攜運及儲蓄能力 水≠水資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何將「水」轉變成「水資源」,才是最重要的!! 水資源:『藍金』 二、台灣的水資源 台灣水資源現況 台灣地區的地形及降雨時空不均,造成有效水資源不易蓄存。 過去水利產業多以防洪為主軸,供水問題為其次。 桃園缺水問題浮上檯面,突顯台灣地區水資源管理的缺失。 台灣水資源現況問題分析 集水區保育成果不彰 水土保持成效未能發揮 土地利用開發規範不夠健全 水資源調配不當 各種水源的調配機制尚未建立 跨區水資源支援的思維 水價偏低,無法反應成本 各國水價比較表 台灣水資源管理應行方向剖析 加強集水區保育 水資源彈性調配 發揮新興替代水源 推動調整水價 1.加強集水區保育 對集水區管理法規做合理的修正 土地利用分區管制策略建立 2.水資源彈性調配 3.發揮新興替代水源 新興替代水源應扮演角色 新興替代水源種類 雨水截留 廢污水回用 海水淡化 新興替代水源推動可能面臨的問題 成本、價格 民眾接受度 4.推動調整水價 水價應反應資源價格及兼顧低收入用戶 分階段進行調整水價 台灣水資源應行工作重點 由上游集水區保育到下游水資源調配,以及水資源政策及法令的配合,期待可以在台灣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達到水資源永續利用的目標。 三、水質水量控制 水資源可能發生的問題 水太多?洪災 水太少?缺水(旱災) 水太髒?水質不佳(水污染) 水資源管理之主要目的 為因應水太多 防洪控制系統 排水系統 為因應水太少 地表水蓄存管理 地下水資源永續利用 地表地下水聯合運用 開發新興替代水源 為因應水太髒 水污染防治法規 污染防治策略 1.水量控制 供需平衡→以確保穩定供水 防洪排水規劃及設計→以避免淹水 水資源供需分析 用水需求 供水系統單元 供水風險 防洪排水規劃 工程經濟考量 可接受發生風險評估 重現期距 設施規模 水資源開發計畫原則 百分百可靠度是否具有意義? 經濟效益與風險間之抗衡 開發計畫所仰賴之可靠度過高 ?不具經濟效益(過於浪費) 開發計畫所仰賴之可靠度過低 ?風險兌現時的代價是否過高? 2.水質控制 加強集水區保育 健全水污染法規 提升水處理技術 水污染的成因 任何污染都是污染物“量多集中”所造成 水污染為導致水體品質惡化影響水體正常用途的統稱 水污染的成因 由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