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星生-守望雪域文化舍我其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星生-守望雪域文化舍我其谁

叶星生:守望雪域文化舍我其谁他曾以画扬名,29岁在全国美展获奖;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的大型壁画《扎西得勒图》就出自他的笔下。然而一次偶然,他却走上了收藏的路,并为之倾尽所有。痴迷收藏30余年后,他却将价值8000万的藏品一次性捐出,让世人震惊。有人称他为怪杰,有人说他是西藏文化的守护神。或许,冯骥才对他的解读最为准确:“……以舍我其谁的精神,把整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放在自己背上。用身体做围栏,保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少年成名的画家 叶星生的家位于北京北四环边上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不远处,一座19000平方米的藏族文化博物馆将要拔地而起。叶星生担任博物馆的筹备组组长,同时也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2003年,叶星生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西藏,来到了北京。可是他的生活与工作仍然与西藏息息相关。 出生在成都的叶星生,11岁就随母亲进藏。一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就爱上了这里,从此抓糌粑,喝酥油茶,吃生肉,学藏语。伴随着宫殿寺庙,摇曳的经幡,喇嘛的吟诵,叶星生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作为拉萨中学的第一个汉族学生,他是学校里的“珍稀动物”,常有藏族孩子在教室的窗外偷偷“参观”他。班长将他的名字翻译成藏语,叫“罗玛萨吉”。后来,西藏老百姓又赐给他一个藏文名字“嘉措”,意为“大海”。 幼年的叶星生沉默寡言,随外祖父住在成都青龙巷的四合院里。当时四川有名的画家冯灌父住在正厢房。叶星生常常帮助冯先生做家务活,冯先生就成了他的美术启蒙老师。到了西藏之后,因为画得一手好画,他12岁就被吸收到西藏日报社副刊部,边担任美术编辑边学习。因为出身问题,叶星生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16岁参加工作,从拉萨城关区到西藏展览馆,叶星生一直没有间断自己挚爱的美术创作。在搞运动的日子里,他被分配到一位以放牧为生的孤寡老人波查色家,与他同吃同住了近两年。他住的大杂院里有100多户人家,从贵族到最底层的铁匠、屠夫都有。叶星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他们的生活,画了不计其数的速写作品。 年轻的画家崭露头角是在1979年。“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叶星生为参赛作品苦苦思索。草图画了无数,却都不满意。一次不小心,一滴墨水滴在新买的棉布上,顺着布的纹理氤氲开来,那毛茸茸的感觉竟然十分生动。叶星生决定干脆以此方法来创作。几乎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叶星生完成了作品《赛牦牛》。这幅作品获得了西藏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还阴差阳错地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布画”。如今不少画家仍在画布画,却很少有人知道其鼻祖是叶星生。 因为这次获奖,叶星生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设计壁画。在最初的激动兴奋过去之后,叶星生感到的是巨大的压力,他开始了长达5年的苦旅般的创作历程。终于在他34岁那年完成了《扎西得勒图》。这幅长18米,宽4.5米的壁画,包括71个人物、49个动物、100多种节日用品和吉祥图案,将一个藏历新年的欢快和隆重的气氛表达得凝重、博大,有人称之为“西藏壁画艺术创新的里程碑”。 此时的叶星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他的作品在国外卖到每平尺一两万美金,未来的艺术道路似乎看得到一片坦途。可是,生命充满了偶然。“一次稍稍的不小心,人就有了另外一种活法;从一个小小的罐子开始,我鬼使神差般地着迷于收藏。”除了冥冥中的缘分,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 衣带渐宽终不悔 叶星生的第一件藏品似是从天而降。他13岁那年,在山南昌珠寺临摹壁画。一天一位云游僧人送了一罐酥油人参果给他。他边吃边画,果子吃完,发现老僧人不见了。叶星生拿起罐子细细把玩,越看越喜爱。于是这罐子便成了叶星生的第一件藏品。 第二次难忘的收藏是叶星生与波查色老人分别时,叶星生从部队搞了一袋面粉、一桶青油送给“阿爸”。老人将家里唯一的奢侈品――件墨竹工艺官窑烧制的薄胎古花瓶送他作纪念。这件花瓶陪伴叶星生至今。 叶星生最初的收藏动机是“挽救”。在破“四旧”的口号声中.亲限看到许多珍贵的艺术品被毁,让他痛心不已。他从火堆中翻出传统藏画唐卡的残片,把当成柴火烧的经板偷偷揣进怀里带回家,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挂在墙上。后来,许多宝贝还是在抄家中被抄走,只有放在桌上的薄胎花瓶和钉门板的经板幸免于难。 后来,卖画有了一些经济基础,他开始到西藏农村、牧区去寻找、搜集散落于民间的宝物,甚至马棚羊圈都不放过。拉萨的八廓街更是他淘宝的重要阵地。“这里不仅是佛气之地、商业之地,还是西藏民间艺术的展现之地。”西藏人都知道八廓街有一位款爷,买东西大方。很多人捧着宝贝到家里找他,有人戏称八廓街搬到了叶星生家。这位款爷也经常“开白条”。因为西藏的老百姓都相信“嘉措从来不会不还钱”。每到发薪日或者收到稿费时,钱在手里还没焐热,就还了欠条。他的藏品越来越多。“每当在大街小巷、在荒野发现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