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资料——唐诗专题.pdfVIP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资料——唐诗专题

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关键词: 魏征 上官仪 初唐“四杰” 思考与复习: 1、 唐初“贞观诗坛”的诗美理想是什么? 2、 联系初唐“四杰”的代表作品,简要说明他们对盛唐诗歌发展所作的贡献。 3、 什么是“上官体”? 作业与练习: 一、 名词解释:上官体 初唐“四杰” 二、 填空题: 1、贞观诗坛诗人的文学观受儒家 的诗教说影响较大, 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 但没有 因此否定诗的 ,从而为唐诗艺术上的发展和新变留下了余地。 2、唐初的诗歌创作,主要以 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 或 之作,刚健质朴,而 的 新变,则起于对六朝 的模仿和拾掇。 3、上官体的“绮错婉媚” ,具有重视诗的 ,追求诗的 的倾向。 4、初唐“四杰”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就怀着改变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 的审美追求:反对 ,提倡 。 三、 论述题: 1、 唐太宗贞观时期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的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共时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 诗美理想?由谁在哪篇文章里阐述的? 2、 初唐“四杰”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上官体 初唐诗人上官仪,其诗多应制、举和之作,但因婉媚工整,适合宫廷需要,士 大夫纷纷仿效,称为“上官体” 。《旧唐书·上官仪传》 :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 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世人谓为上官体。 ” 2、 初唐“四杰” 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年少而才高” “官小 而名大”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 ),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人 下的雄杰之气,不满于初唐诗坛存在的“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 现象,因而在自己的创作中“思革自弊,用光志业” (杨炯《王子安集》序) 。这种自觉变革 文风的精神,使他们的诗歌富于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正式揭开了唐代诗歌的序幕。 二、 填空题; 1、崇古尚质 声辞之美 2、唐太宗述怀言志 咏史 贞观诗风 声律辞采 3、形式技巧 声辞之美 4、纤巧绮靡 刚健骨气 三、 论述题: 1、唐太宗贞观时期史臣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不同艺术特 色做出了明晰的分析,指出南朝诗风的特点是 “宫商发越”,“贵乎清绮”,即追求声律辞藻, 偏重声辞之美, 因此宜于歌咏, 而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所长。 北朝诗风的特点是 “重 乎气质”,即具有真挚扑野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 或理胜其辞则为所短。在对南, 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基础上,魏征提出了“各去 所短, 合其所短” 的诗美理想, 反映出唐太宗及其史臣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的文学发展 方向的一种共识。 2.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起到了前承汉魏后启盛唐的历史作用,代表了当时诗风变革的 方向。 (1)、努力开拓诗歌的境界,题才内容突破了宫体, “由宫廷走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至江 山塞漠”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 )。譬如说,五言律诗在宫廷诗人手里,多用于酬唱和 咏物,而到了“四杰”的时代,则成为他们言志抒怀,写景抒情,伤怀赠别的抒情手段。像 杨炯的《从军行》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写书生投笔从戎,赴边参战,表现出自己向往边塞,为国立功的豪情。首联写烽火报警, 引起对入侵之敌愤恨之情,一个“自”字反映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境界。颔联 写大军出征, 描写出直捣敌巢的气势, 展示出诗人的站斗激情和必胜的信念。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