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医学人文精神.docVIP

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医学人文精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医学人文精神

孙思邈医德思想所蕴含医学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R-4;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5-0046-02 摘要: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这也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倡导弘扬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反思医学的功能和本质,给病人以人性的关怀,重振中国医学人文精神,目前仍然是医学高校和医务界广大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孙思邈;医德思想;医学人文精神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今陕西耀县孙原村人,世人称之为“药王”,其所著《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是中医古典中的名著,受到日本、朝鲜等国医药学家的世代推崇。在医学史上,他与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三大医圣”;在道教史上,他又与葛洪、陶弘景并称“三大道医”。他十分重视医学理论研究,注重博览群书,在《大医苍生》中提出了作为“苍生大医”的四个基本条件。特别是其著作《大医精诚》是中华医学宝典中最典范的一部医德著作,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医学人文思想与精神。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主要有一下十个方面:①医生必须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疾苦为唯一职责,而不应有别的欲望;②医生对待病人必须一视同仁,不得因任何原因加以歧视;③医生必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敢于承担责任,一心救助;④医生不能沽名钓誉;⑤医生为病人治病要不怕脏不怕累;⑥医生诊病必须仔细准确;⑦医生要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⑧医生应替病人着想,尽量使用便宜药替代贵重药,对医方不要保密不传;⑨医生必须精研医术,切忌浮躁骄傲;⑩医生应尊重同行,互相学习,而不应互相嫉害。孙思邈医德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内在质量和价值的关怀与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即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关怀病人,同情病人,给病人以亲人般的人道之爱。孙思邈医德思想正是现代人所呼唤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实质所在。具体地说,孙思邈医德思想中所蕴涵的中医人文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的人本精神 “崇尚生命,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健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医人文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中医强调以人为本,它不仅是治病的医术,更是治人的医道。《黄帝内经》指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是说自然界万事万物之中,只有人的生命最为宝贵。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的思想,他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其医著命名为《千金方》,“千金”两字内涵意味深长。以人为本、人命至重是中医人文精神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最突出的特征。肖纲在《劝医论》中写道:“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张景岳在《类经图翼?序》中说:“医之为道,性命判于呼吸,祸福决自指端,诚不可猜摸尝试,以误生灵”。由此可见,作为医生一定要对人的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须知人命关天和责任重大,决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 二、大慈恻隐、普救含灵的仁爱精神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其中包含着儒家“仁爱”、同情恻隐、助人的思想,道出了不忍之心是医者首要必备的品质,是行医救人的前提。他又说,医生若凭借医术“邀射名誉”、“经略财物”,是“甚不仁矣!”可见他对仁爱救人的推崇。祖国传统医学认识到了“仁”是医学的核心和特质,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识。“仁”即“仁爱”,是对病人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中庸》中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儒家的伦理观念对历代医家均有深刻影响,对中医人文精神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说:“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将医学定位为“仁术”,赋予医学以仁爱至善的精神内涵,不仅强化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更加充分体现了医生职业的神圣与高尚。 三、不畏艰险、一心赴救的责任精神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凡医生治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又谓:“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相传孙思邈即使对当时人们认为有强烈传染性的麻风病人,也不趋避推托,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治疗,甚至亲自护理。他说:“予尝手疗(麻风病)六百余人,差着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孙思邈这种视病人疾苦为己事,不畏艰辛劳累,不嫌脏怕苦,一心赴救,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家忠于职守,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品德。与此同时,孙思邈也对医生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医生要一切从病人出发,认真负责、不畏艰险、舍己忘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