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史稿体例讨论和确立邹爱莲
之范围。如 《清史稿》 志16, 其中15 是上述 做了进一步修改补充。如:减去了国语志、 氏
5 人以上建议拟目, 只增了少数人拟立的交通 族志、 外教志, 志目由19 改为 16;传减诸臣
一项;表10, 取上述5 人以上建议史目有 8, 列传等。在此基础上, 最终确定了 《清史稿》
另增了少数人拟立的皇子和外戚两目;传15, 史目:纪 12:太祖至宣统。志 16:天文志、
而上述5 人以上拟立之12 目全在其中。 灾异志、 时宪志、地理志、 礼志、 乐志、 舆服
史馆在采纳馆内外人士条陈建议, 拟定史 志、选举制、 职官志、 食货志、 河渠志、 兵
例史目后, 曾将拟目公诸报端, 由社会人士评 志、刑法志、 艺文志、 交通志、 邦交志。表
议。这是史馆体例讨论的第二步。如1915 年, 10 :皇子世表、 公主表、外戚表、诸臣封爵世
时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的易培 表、大学士年表、军机大臣年表、部院大臣年
基, 在看到公布的例目后, 即在 《甲寅杂志》 表、疆臣年表、 藩部世表、 交聘年表。列传
1915 年第一卷第 6 号发表 “清史例目证误” 15 :后妃、 诸王、 循吏、 儒林、 文苑、 忠义、
一文予以评论。文曰:“曩于报端, 见缪君荃 孝友、 遗逸、 艺术、 畴人、 列女、 土司、 藩
孙所编清史例目, 误漏蜂午, 触目皆是”。而 部、属国、 散传。
易培基所评论 “曩于报端” 所见之缪荃孙所拟 3、 凡例之讨论
清史例目, 并非他和于式枚合上 “开馆办法九 定凡例, 是 《清史稿》 体例讨论的又一重
条” 中之拟目, 经比较, 当属清史馆初拟之例 要议题。涉及凡例的建议很多很杂, 包括纪传
目, 例目为:纪 12 :太祖至宣统。志 19:天 志表的撰写方法、撰写格式、撰写顺序, 以及
文志、灾异志、 时宪志、 地理志、 国语志 (附 用字、 加注等各个方面。其中:
国书)、 氏族志、 礼志、 乐志、 舆服志 (附卤 于式枚等6 人建议中关于凡例者有9 :①
簿)、 选举制 (下分制科、文科、 武科、学校、 仿明史。②办长编。③三品以上臣工列传用阮
荐擢、 推选、 封选、 封荫、 考绩、捐纳)、 职 文达 (阮元)儒林文艺传例撰写。④所采事
官志 (下分官制、 内官、 外官、 内务府、 宦 实, 详注出处。⑤有异议之事件, “经折衷附
官、 女官)、食货志 (下分户口、 田制、赋役、 考并于下, 将来另成专书”。⑥全史告成后,
漕运、 仓库、 盐法、 茶法、 钱法、 矿产、 俸 再由数人分卷对各传加论。⑦两摄政王传, 仿
饷、 征榷、 国用)、 河渠志、 兵志 (下分八旗、 史记屈贾例。⑧明遗臣遗民传, 仿欧史唐六臣
绿营、 防军、 乡兵、 土兵、 水师、 海军、 边 传例, “凡明史 传者入焉”。⑨仿班范史传,
防、海防、 训练、 制造、 马政)、 交通志、 刑 各传名、字并书。 16
法志、 艺文志、 邦交志、外教志。表9:诸王 吴士鉴建议有4:①本纪, “当以史馆历
世表、 公主世表、外戚世表、 诸臣封爵世表、 朝本纪为依据, 复以圣训、 实录、 方略互证
藩部世表、 宰辅年表、部院大臣年表、 疆臣年 之, 删繁就要, 准诸前史体例。” ②传, “列传
表、 交通年表。列传 19:后妃列传、 诸王列 以国史馆本传为依据……其中既 勋绩, 又
传、 诸臣列传、 循吏列传、儒林列传、 文苑列 章奏, 更 著述者, 皆从删削, 将其人散列于
传、 畴人列传、 忠义列传、孝友列传、 明遗臣 大臣疆臣表中”, 全史告成后, 每传加论, “再
列传、 隐逸列传、艺术列传、 列女列传、卓行 由数人分任之”。③表, 分格编撰, 按格认领。
列传、货殖列传、土司列传、 客卿列传、属国 ④初稿加注, “俟全史有定稿, 缮清本时, 再
列传、叛臣列传。 行删去注文”。 17
易培基认为, 该例目错误有十二。主要 袁嘉谷建议中关于凡例者亦有4:①分认
为:志目过繁, “致误之处, 即在各目伪增”, 编纂。“或一人认一门, 或一人并认数门, 或
如 “国语志”、 “氏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