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汉函谷关常菲.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汉函谷关常菲

永远的汉函谷关 常菲 我的家乡是新安,对,就是那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新安,就是那个命存秦史的新安。 我爱她,我爱她那优美的风景,爱她那淳朴的民风,但我更爱她那沉淀千年的文化深韵和历史遗迹。 新安城东许里,有汉关明函谷,为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所建。 “函”就是匣子,“谷”就是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它西有奎楼山,东有八徒山,南有青龙山,北有凤凰山,四山环抱;更有涧河、皂河之水,绕其奔流正如《水经注所说:汉函谷关“自南山横洛水,北属黄河,皆关塞也。”《汉书·武帝纪》中有记载:西汉元鼎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东汉人应劭对此进行了注解:“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产给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原来,汉函谷关是楼船将军杨仆移来的。杨仆是西汉名将,老家在宜阳南湾村,今属新安县铁门镇。当时国都在陕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被称为关中或关内,以东则被称为关东或关外。杨仆只因是“关外民”,战功再显赫,也不能获得关中的封地,这本身就够让人难受的了,汉武帝还调侃他:“关内的土地分完了,要不,你就做一个‘关外侯’吧杨仆不干,他心里清楚,如果自己接受“关外侯”的封号,一定会惹人耻笑的。那怎么办?他想来想去,有了一个主意:既然关内和关外这么分明,那么,何不把函谷关迁到自己老家以东?那样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关内侯”了!很快,杨仆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东移函谷关的请求。本来这事儿不太靠谱,但是,“武帝意亦好广阔”,两人竟想到一块儿去了!于是,这个方案获得批准。杨仆很高兴,自掏腰包,带领部下和门人迅速行动,硬是将函谷关东移300里,“复制”到了今天的新安县城附近。据《水经注》载,汉关即所谓散关障,初建时仿照秦关形制,关楼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散关,北越丘陵,直抵滔滔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规模宏大,气势甚为壮观。汉关以北有通往黄河渡口的要道,水陆运输十分繁忙。汉后数百年,汉关一直是各朝统治者的重要军事要塞,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门洞东西两侧,各有楹联一副,东门为“功始将粱今附骥,我为尹喜谁牵牛”;西门为“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关上四周有护关寨墙,中间是两层关楼,飞檐画栋,气势磅礴。关楼四门均有对联,东门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西门为:“佑彼周室,宏我汉京”;南门为:“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度古函关”;北门为:“巍乎直同百二险,焕然重筑一丸泥”。正门上方嵌有“汉函谷关”四个大字,据传为变法名士康有为所书,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与汉关浑然一体,相映生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