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古村寨景观空间探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屯堡古村寨的景观空间探究——以贵州云峰八寨之云山屯、本寨为例【摘要】每个民族、部落都拥有他们各自固有的空间概念。聚落整体景观如何诠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聚落的营建者如何利用这种空间概念去构筑生存空间以及社会环境?聚落成员如何将自己的“共同理想”,如价值观、生死观、宗族情结、地缘感等通过空间图式来洗炼表达?本文通过研究拥有600余年历史的贵州屯堡村寨聚落的景观空间形态,力图了解这群最早深入贵州少数民族腹地、扎根深山亦兵亦农的汉族移民部落,600多年来在特定地域及聚落职能限定下繁衍至今的独特景观模式。【关键词】古村寨;景观空间;诠释;共同理想;空间图式??? 对景观具有空间性的描述,最早见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中:“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1]文学家将山水游赏的空间感受分为“旷”与“奥”两类,旷者开阔,奥者深邃。1979年,冯纪忠教授从风景评价的角度,又阐述了这一概念,提出以“旷、奥”作为景观空间序列的设想,所有的景观空间都处于一定程度的“旷奥交融”的状态中,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今天贵州的大山深处,就保留着不少旷奥交融、颇具空间研究价值的屯堡(音“pù”)古村落。其建设模式无论是相地择址,还是建屋拓巷,都呈现出与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格不同的独特景观空间序列,令人回味。??? 贵州安顺城东的七眼桥镇辖区内,距市区十余公里的云鹫峰周围,方圆11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分布着八个典型的屯堡村寨——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洞口寨、吴屯、章家庄与竹林村,俗称“云峰八寨”。他们扼守着当年明军进入安顺必经的古驿道,是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典型屯堡聚落区。??? 1. 聚落群的景观空间结构??? 1.1 平面格局——山水相依,点散核聚??? 云峰八寨地区属贵州典型的锥状岩溶峰林地带,山峦群抱,水网密集,间以少量河谷盆地。从总平面图上看,组团中每个聚落点两两相距约0.6~1.5公里,其间以良田阡陌,山岭水系,建筑错落依势而建,呈现出山地聚落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合”景观空间布局形态。??? (1)聚点散??? 当地被山体和水系切割过的破碎地形,客观上限制了当地聚落规模,使其无法像中国中、东部平原地带的村落成片扩展;加之屯堡内各自小团体内认同体系的存在,进一步催化了聚落点“化整为零”的分布态势。??? 经过岁月的验证,这种被“碎化”了的聚落群格局,在保证聚落彼此间有效联系的前提下,不仅满足村寨建设中的“门槛限定原理”[2],使有限的可耕种地块承载一定人口容量的生存需求;还能达到分散敌人注意力的效果——敌人无法摸清哪里是群落集团的中心,哪里是边缘,从而使其视听混淆,贻误战机[3]。??? (2)内核聚??? 在村寨规模和成员组成上,屯堡多是以一个嫡系、一个家族或几个大姓来围寨设屯,通过建祠堂、修宗庙、续家谱、跳傩戏等汉地宗法活动与思想的延续,来不断维系成员间的凝聚力。??? 体现在屯堡村寨聚落形态上,则是环环相扣的内聚型军事/家族生活空间:当年为了屯戍安全,往往由千户、百户、旗、所等的军官择定住址之后,普通军士在他们周围造房,毗邻而居,互相呼应。坚固的寨门、森严壁垒的街巷、围合度极好的四合院、机关暗含的碉楼,无不使聚落的内部空间呈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和内聚力。??? 1.2 竖向格局——高低错落,守望相助??? 选址历来能反映出传统聚落朴素的规划意识。“寻龙、访水、查砂、点穴”,这种汉族民间特有的“生态经验”在“云峰八寨”的聚落选址上有充分体现。??? 从整体地貌上看,云峰区域景观层次丰富,旷奥兼备,地形多变:西部山岭盘亘、中部良田万顷,东部丘陵起伏,其间活水萦绕。八个寨子星罗棋布,各有特质。按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竖向上从高到低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 (1)山间峡谷型(云山屯、洞口寨);??? (2)水畔山寨型(本寨、雷屯);??? (3)平地坝子型(小山寨、竹林村、章家庄和吴屯)。??? 前两类的地理位置具有先天的军事战略优势“山间峡谷型”坐落在平均海拔1350米以上的谷坳中,周边山势峻峭,围合度极好,易守难攻;“水畔山寨型”则往往背靠苍山以作屏障,面向曲水以为天堑,辅以寨墙保护,虽固若金汤,亦不失小桥流水的简约温婉。相较之下,“平地坝子型”的外部边界是最不具防御性的,这些村寨均为民屯,周围良田千顷,四通八达,生活、交通功能大大增强。??? 依据以上各自的地理位置组合,“云峰八寨”构筑出了一个守望相助、互通互惠的攻防/生活体系:聚落间远近相望,首尾相应,任何一寨遭受敌人攻击,周边屯堡均即可闻风而动,前来救援,形成一呼百应的慑敌之势;而高海拔山地居与平坝居的相互搭配与联系,是由于山地为驻民带来多种庇护的同时,也客观地使文化交流受阻,隐遁于高山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容易被局限在相对封闭的山地图景中,平坝居的存在可为整个聚落体系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