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楹联基础知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楹联基础知识

楹联基础知识 什么是楹联?楹联就是对联,因为对联一般都贴在柱子上,故又称为楹联。中南大学余德泉教授给楹联下的定义是:独立使用的对仗句子。因为对仗是楹联的核心规则。 所谓对仗,原指仪仗之相对,后来借指词语之相对。大概说起来,就是语言的排偶或骈俪,两两相对的语句叫做对仗。我国古代之仪仗是队列成排的,所以人们借用“对仗”形容两两相排的词语。但诗句中、对联中之对仗,与仪仗的排列却有不同。仪仗队用刀与刀、矛与矛……成对相排,诗句、对联,尤其是对联,则大忌相同之词语两边相对(偶尔用相同的虚词相对),而只能用同类的词语两边相对。前年,中国楹联学会颁布了《联律通则》,将联律概括为六要素,我当年也参加了在汉川召开的《联律通则》审定会议。下面我根据我多年对联律的理解,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联律的几个方面特点。 一、字数相等、意义相联 对联分作出边和对边,或称出幅、对幅,上边、下边。现在普遍称作上联、下联。 两边的字数各多少,却非一定,从一字到数百字均可,最长的达到一千多字。一字联和二字联很少,如无特殊意义则难以成对。一字联如: 生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宁可站着生,不愿倒着死。二字联如: 容易 色难 这是一副无情对,“色难”出自《论语》,“容”对“色”,“易”对“难”,十分工整。三字联也少见。但是,有一条,即两边的字数必须相同。当然也有不相同者,如王壬秋挽袁世凯联: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这副对联挂出后,有人问作者:你上联是5个字,下联是6个字,特别是前面的名词,“袁世凯”是3个字的名词,“中华民国”是4个字的名词,对不上啊?作者答道:“袁世凯是对不起中华民国呀!”一语破的,这正是利用了楹联字数必须要求相等的基本特点而创造出来的机巧,如果没有这一规则就体现不了它的趣味性。 称呼较短的对联,通常根据每边之字数,每边四字者称为四字联或四言联,五字者称为五字联或五言联。余可类推。 对联,对联,既要相对,又要相联,相对是指其形式,相联则是指其内容,对联的上下边意义必须要互相关联,当然,也有上下边风马牛不相及的无情对,但那也是根据对联的基本规则而产生的一种机巧联。 二、词性和语法结构相同 词性和语法结构相同也称作词语对仗。中国古人根据词性将词分为六类: 1、数目字。例如:二、六、半、双等。 2、颜色字。例如:丹、青、黑、红等。 3、虚字,又分生、死两类。 生虚字,即动词。例如:笑、哭、打、骂等。 死虚字,即形容词。例如:好、坏、多、少等。 4、实字。即普通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等。 5、半虚半实。 半虚,指方位词。例如:内、外、左、右、东、西等。 半实,指抽象名词。例如:品德、思想等。 6、助字。包括副词、代词和其他虚词。 词性相同,也称词性对仗,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 这些规则基本上与对偶辞相同,但有三点不同之处: ①防止合掌 合掌即指上下联互相对仗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基本相同,就象两个手掌合在一起,即称为合掌。 如我们在纪念蔡锷逝世八十周年的“蔡锷杯”征联时收到这样一副对联: 护国有知音,烈士美人皆不朽; 除奸同合力,英雄红粉并齐名。 “烈士美人”与“英雄红粉”是同一个意思,这就是合掌。 ②防止犯重 犯重就是重字,重字影响了楹联的对仗美,自然是不允许出现的。 如2002年四川省中考题: 下面两副对联所讲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主要作品集填在括号里。其中一副为: 画人画鬼,高人一筹;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是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上联错了一个“筹”字,重了一个“人”字,原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这说明出考题的人根本上就不懂楹联。如果知道对联的基本要求,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不过,联语偶尔也允许用两个“之”、“于”、“而”、“以”……等虚词相对的情况,如我题赠一位大腹便便的医生朋友联: 大肚有容人之量; 小笺开济世之方。 ③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所谓词类相当,严格地说,也包括不将这些小类的一类去对另一类。一副对联中,小类相对的越多,对联越工,如《声律启蒙》中的对句即十分严格: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鲁迅先生少年时期以“独角兽”对先生的“比目鱼”而赢得先生的称赞,“比目鱼”为何比“两头蛇”、“九头鸟”、“八脚虫”好呢?因为“比”和“独”都是非数词的数词。再如清人李文甫与老师对句联: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风”、“雪”是天文类相对,“面”、“头”是身体类相对,“水”、“山”是地理类相对,“绿”、“青”是颜色词相对。当然,不可能一联中的名词都做到这样,能用则用,不要勉强。古人对颜色词、方位词和数词是特别重视的,万不得已不能归入一般的名词。如隆回魏仲青对萧少白联: 银坑萧少白, 金潭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