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__对流传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式(8-151)可近似写为 式中, 是在 温度下的比容。对于理想气体,β = 1/T 。 将式(8-153)、式(8-154)代入式(8-152),得 将式(8-155)代入式(8-150),可得 对于流体密度变化较小的自然对流问题,可以认为流体是不可压缩 的,为此将式(8-156)中的 ρ、μ 分别用 代替,则得 式(8-157)即为自然对流系统的运动方程,是一个近似方程,适用 于低流速和小温度变化的自然对流系统。 (二)自然对流系统的能量方程 在低流速下,自然对流系统的能量方程与强制对流式(6-15)相 同,即 二、自然对流系统的对流传热系数 (一)自然对流系统的对流传热系数 自然对流系统的对流传热系数与强制对流传热类似,即 ts 为壁面温度;t0 为流体主体温度;y 为自壁面算起的距离。 对于自然对流系统,由于流体的运动缘于温度的变化,因此, 求取自然对流系统的对流传热系数时,需联立求解运动方程和能量 方程。 自然对流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较强制对流传热更为困难,多数 情况下自然对流传热过程的传热系数都是通过量纲分析并结合实验 的方法获取的。 (二)自然对流传热系统的量纲分析 当物体浸没在大量流体中进行自然对流传热时,经因次分析, 可得 Num 数的函数关系式为 式中,hm —基于物体总表面的传热系数;L —特征尺寸; — Grashof 数, (三)具有等温表面的自然对流传热系数 由式(8-159),即 可知,自然对流系统的对流传热系数仅与反映流体自然对流状况的 Gr 及 Pr 数有关。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表明,上述关系可进一步写为 或 记 ,Ra — Ragleigh 数。 将式(8-161)代入式(8-160),于是 或 以上诸式中,无量纲数群中的物性参数按平均温度取值,即 ts 为壁面温度;t0 为流体主体温度。 Gr 数与 Pr 数中特征尺寸 L 及式(8-162)中的 b 和 n的确定见表8-3。 流体沿等温垂直表面进行自然对流时 Nu 与 GrPr 的关系见图 8-14,沿水平圆柱体做自然对流时的特征数关系见图8-15。 而 可由式(8-92b)求取 ,即 将上二式代入式(8-88)中,得 或 可见,在管内层流传热过程中,当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均充分 发展后,其 hz 或 Nu 不随Re数、Pr数和轴向位置而变,为常数。 (二)壁面温度恒定 即壁温 ts 恒定的管内层流传热,亦即 。在此情况下,可以证 明,在温度边界层充分发展后, 并不等于常数,而是径向距离 r 的函数,即 。因此式(8-82)不能化为常微分方 程,求解过程要复杂一些。 Greatz 给出的结果为,当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充分发展后 ,有 结果仍然是 hz 或 Nu 不随Re数、Pr数和轴向位置而变,为常数。 式(8-98)和式(8-99)的结果表明,恒管壁热通量和恒壁温这两种传 热情况下Nu数值差别较大。 式(8-98)和式(8-99)均是在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已达充分发展 后求出的 Nu 数。实际上,流体进口段的局部 Nu 数并非常数。由 图8-11可知: (1)在传热开始之处,由于温度边界层厚度为零,局部 Nu 数为无穷 大,而后沿流动方向急剧减小 ,最后以渐进线的形式趋于某 一定值,如 c 线趋于4.36,a 和 b 线趋于3.66。 (2) 传热进口段,是指温度边界层在管中心汇合点至管前缘的轴向 距离,也即传热 Nu 数达恒定值时所对应的轴向距离。 传热进口段长度 Lt 相当于 时所对应的距离,即Lt估算式为 比较郎海尔的流动进口段长度 Le 表达式 对于 很小的流体, Lt Le,亦即温度边界层的发展 比速度边界层的发展快得多,其原因是 Pr 值很小的流体黏度低而 导热能力高。对于Pr 较大的流体,Lt Le,亦即速度边界层可以 很快发展为抛物线,但温度边界层却发展得很慢,其原因是 Pr 值 较大的流体黏度高而导热能力低。 二、管内对流传热的量纲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直接对能量方程求解得到管内层流传热的恒管壁 热通量和恒壁温这两种传热情况下,在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已 达充分发展后的对流传热系数。 绝大多数工程传热问题,特别是湍流传热问题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