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条有没有诉讼时效
借条有没有诉讼时效
篇一:欠条诉讼时效期限
欠条诉讼时效期限
2011-08-20作者: 未知来源: 法律快车
分享到:1
没有还款期限的欠条(或借条),这在律师实务中经常碰到。而我国法律对此种民事行为又无相应具体规定。在笔者办案碰到的许多案例中,对于当事人出具三年、五年、十年以上的欠条,法院往往并不认为诉讼时效已过,其主要理由谓,没有约定还款时间的欠条,诉讼时效只能从债权人主张债权时起算,什么时候主张什么时候起算。换言之,在债权人主张债权前,诉讼时效不能起算,而只能适用二十年的最长时效。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但有悖法理,而且与国际立法潮流甚为不符,甚至与我国现有司法解释亦背道而驰。
一、“诉讼时效没有起算”论的依据
上述观点所援引的法律主要有两条。其一是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第(二)项:“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其二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他们结合这两条条文解释认为,既然欠条没有约定不定还款时间,则债权人随时可以要求债务人返还,而法律没有对“随时”进行任何限定,权利人愿意什么时候提出要求都应允许;既然债权人没有提出返还要求,不管过了三年、五年不是十年,只要他不提出返还要求,就表明债权人继续愿意借给债务人使用,在这一期限内,债权人的权利并没有受到任何侵害,因而诉讼时效无从起算。
他们因此得出结论:对于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无论何时提起诉讼,都不应判决其已过诉讼时效,从而不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然而,这种理论没法解释的是:既然诉讼时效没有起算,何以就应适用二十年的诉讼时效?因为二十年的诉讼时效仍须有个“起算”问题,只是起算时间有所不同,是“权利被侵害之次日起”,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权利人仍不知其权利被侵害的,说明这项权利对权利人并不重要,法律就没有必要再保护了。按照上述观点推论,既然债权人不提出请求就是愿意继续借给使用,就无所谓、有存在权利被侵害问题;既然不存在权利被侵害这一法律
事实,那么,也不应适用二十年的最长时效,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也不应过时效,甚至也还未开始计算时效。从而可以合乎逻辑地推论: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根本上不应适用诉讼时效规定,而应完全排除诉讼时效规定对这一情况的适用。
这实际上是认为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可以有例外。显然,这是违背民法关于诉讼时效的立法本意的。
二、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本意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权利即丧失该权利,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利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时效制度最初来源于罗马法。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愿意,是要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躺在权利上睡觉”的现象产生,以维持民事关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节省司法资源。既然过了一定期限,权利人仍未行使权利,致使没有中断时效的事实出现,这说明该项权利对权利人来说并不重要,法律就没有必要长期到其进行保护。总而言之,诉讼时效的起算,须以“可以行使权利(请求权)而不行使”这一法律事实为合理前提。否则,诉讼时效不应起算。最长时效亦如此:既然二十年了,权利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说明该项权利对权利人并不重要,法律就无须进行保护。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法律无不规定行使权利有一定的期限。至于时效为多长,各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是:诉讼时效适用于一切权利的行使,没有任何例外。诉讼时效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予以延长,但不允许完全排除适用。
就我国法律规定而言,规定有一般诉讼时效,最短诉讼时效及最长时效。既然规定了诉讼时效,那么判案时,就应当严格遵守,禁止在诉讼时效是否适用的问题上行使“自由裁量权”。所以,诉讼时效制度不应有任何的例外。
篇二:无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的认定
;2006年12月,王某因做生意周转之需,向朋友张某借款2万元并出具借条一张,但未注明还款期限。借款期间,张某碍于情面,一直未催王某还款。直到2009年1月,张某因儿子结婚需钱用,才催王某还款,遭王某拒绝,张某诉至法院,王某以张某之债权已逾诉讼时效提出抗辩。 该案中关于张某的债权是否已逾诉讼时效期间,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借款之日起计算,张某的债权已逾诉讼时效期间。PPkao 考试 网第二种意见认为,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张某并未主张过权利,不可能知道其权利受到了侵害,诉讼时效期间还未开始,张某的债权当然未逾诉讼时效期间。
[评析]该案实际上涉及到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如何计算的问题。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