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需加强建设的高中地理试验教学-苏州第一中学
亟需加强建设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一、例举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1、泛化的实验
⑴其它体例实验化。教材中有多种并存的体例,运用不同体例表达不同的教学内容,既可以因材施教,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但是,有些教师“神化”了实验的功能,将实验当成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将其它原本合适的体例生硬地改为“实验”,反而削弱了教学效果。如有的实验是对“思考”、“活动”等体例的修改或变式,本质上并无变化,操作上却更为复杂;有的实验就是教材中原“案例”、“活动”,只是冠以“实验”之名,这些缺少必需的实验器材,缺失“做”的过程的“活动”和“案例”,都算不上真正的实验。]
⑵简单内容复杂化。有些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原本有更好的表述形式和教学方式;有些教学内容呈现的是学生熟悉的已有经验,教师稍加引导,便能唤起学生清晰的记忆。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实验而实验,将它们设计成为复杂的实验,使原本简明的教学流程变得繁琐、乏味,反而容易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外力作用”时,用较长时间做“沉积物分选”实验,得出“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的结论,学生起初兴致较高,最后却毫无兴奋感和成就感。究其原因,该实验验证的只是高中生已知的常识,这种只追求形式的实验难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⑶复杂问题理想化。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只要使用一些替代材料,模拟出类似的条件或环境,就能通过地理实验来揭示地理原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真实情景都能被模拟出来,有些地理现象的产生需要广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模拟实验很难达到这种时空要求;还有一些实验需要的场地和器材条件,部分学校并不具备。因此,许多地理原理无法用实验的手段得以揭示,有些实验却过于理想化,甚至不切实际,或者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或者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科学揭示地理原理。
例如:2007年上海高考题7—9题是关于一项模拟实验的分析,作为实验原理分析题,试题设计无可厚非。但是,题中涉及的锋面实验过于理想化,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锋面是一种复杂的地理现象,难以准确模拟出来;该实验只能模拟出不同密度空气交汇后的情况,反映的是一种物理现象,无法反映锋面的成因、分类和影响,未能揭示出锋面的主要内涵,缺少“地理味”。(附试题)
(三)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图略):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7.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D)
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
8.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B)
A.气旋??????? B.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
9.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A)§网]
①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
③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 ④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异化的实验
⑴“讲”出来的实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和学生只做过1—2次地理实验,从未“做”过实验的比例也不在少数;为了应对新的考试,有些教师以“讲”的方式剖析教材中的,或者他们认为可能考到的实验,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些实验。这种“讲”出来的实验有形无实,无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⑵“想”出来的实验。有些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去设想、编制地理实验,却很少通过亲自操作去验证,更不会引导学生去做这些实验。这类实验从设想到设想,缺少反复地实践、推敲和完善,在操作和结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它们即使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是一种虚假的实验。
⑶只要结论的实验。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不舍得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和思考时间,甚至省去一些必要的步骤,快速指向自己预设的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只关注实验结论。这类实验与一般的讲授课无异,关注更多的是学科知识,而不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失去了实验教学本身的意义。
⑷“秀”出来的实验。有些教师能透彻理解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也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但他们在常规教学中基本不做实验,只是在公开课上“秀”一把,使实验变成了公开课上用于观赏的“花瓶”。[K]
⑸“看”出来的实验。地理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操作实验,后者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