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之的用法(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词-之的用法(用)

虚词考试说明点击 1 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考查范围:18个虚词(之乎者也与,若乃焉何其;因为则所以,外加而且于。重点掌握“之”“其”“以”“则”“而”。同时注意一些多义词的虚词用法。 ) 3 能力层级:B 题型 直接考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一般放在文言阅读的第二题。常常考查4个虚词,每个虚词给出两句,大多一句来自课内读过的课文,一句来自于选文;也有都来自于选文,难度较高。让考生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同的选项,只要求辨析,不是直接解释。(赋分:3分) 间接考查:在整个文本的理解及有关翻译、断句中 复习目标 1 回顾复习“之”这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熟悉虚词在课内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会在课外语段中正确辨析有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指示代词,这,此。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②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6、补语的标志。如《游褒禅山记》中的“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 7、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备考指导 1 熟读课文,记住有关课内文中含有某些虚词的特殊例句 2 熟记18个虚词的概括用法 3 对照文本,结合语境,回忆熟悉的例子,比较锁定答案。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3分)(2008广东)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拓展加深 一、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二、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温馨提示: 1 记忆虚词,化整为零。 2 多读多练,熟能生巧。 3 仔细辨认,胜券在握。 作业 1、熟记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并各举一例。 2、预习虚词“其”、“以”。 * 怙恶不悛 发横财 沆瀣一气 聒噪 一丘之貉 粗犷 hàng xiè hèng guō hé guǎng hù quān 文言常用虚词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文言常用虚词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冀之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