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 学 概 论 第四章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在这两位批评家(阿尔都塞和马舍雷)看来,意识形态不完全是一堆杂乱无章、飘忽不定的形象和观念;在任何社会中,它都具有一定的结构上的连贯性。 三、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 由于文学作品”属于“意识形态,它们也能成为这样的科学分析的对象。科学的批评应该力求依据意识形态的结构阐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既是这种结构的一部分,又以它的艺术改变了这种结构。科学的批评应该寻找出使文学作品受制于意识形态而又与它保持距离的原则。 伊格尔顿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幻灯片 27景知识 相关资源 艺术具有双重性:它的独立性和它作为社会事实的特征。这种双重性又始终表现在二者既明显地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关系之中。社会—经济的因素在多方面直接干预着艺术的生产。 四、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在主体获得解放之前无疑是一种更为直接的社会存在。其独立性与社会的自主性相比,又是同社会结构共生的资产阶级自由意识的功能。 艺术的客观化倾向,从社会的外部角度看来即它的拜物性,就它自身而言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 * 第二编 多 媒 体 自 学 课件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作为活动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活动与文学活动 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世界和作者 作品 读者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 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文学与非文学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与非文学的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 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 文学蕴涵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区分 标志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特殊属性: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普遍属性:一般意识形态 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有距离的 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的个体审美事件 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方式:形象与理性 目的:无功利与功利 态度:情感与认识 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 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文学与话语蕴藉 文学与话语: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 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 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含蓄: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一、关于文学的含义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一切文章,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可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首页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源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在西方则是16至18世纪。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自此以后,在中国,从审美角度看文学,文学即审美,便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中占据显要地位的一个固有传统。在西方,则集中表现在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之一员这一进程中。 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网络经济论文.doc
- 网络学习南练习题库.doc
- 网络营销策划试卷及答案.doc
- 网络营销卷与答案.doc
- 微型课题题指南.doc
- 魏书生教与管理点滴.ppt
- 文德路小教职工岗位职责.doc
- 文科地理卷解析.ppt
- 文秘证考:自我管理.ppt
- 文明礼仪论赛分组及辩题.doc
- Giinii金霓SP-801P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包装印刷造纸 平面制作人员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pdf
- Panasonic松下LUMIX DC-GH5S高级功能说明书_English.pdf
- Panasonic松下LUMIX DC-G100高级功能说明书_中文(繁體).pdf
- Panasonic松下120Hz高刷新率智能语音电视TH-65LX880C TH-75LX880C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Panasonic松下0嵌纤体 扩容囤鲜松下小冰糕系列NR-E461SX-W NR-E461SX-S NR-E461SX-N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Panasonic松下LUMIX DC-S1R高级功能说明书_中文(繁體).pdf
- 复合型空气质量检测仪(ETH型)用户手册.pdf
- 高浓度CO2温湿度变送器(485型)用户手册.pdf
- CO2温湿度变送器(485型)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